【专栏】创新在基层| 轧辊圆角半径增大1.5mm的背后

2025-10-14

9月初的型钢作业区,轧机轰鸣,热浪扑面。王师傅蹲在万能轧机前,手持卡尺,专注地测量着新更换的轧辊圆角。“圆角半径为16mm,精确无误!”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从14.5mm到16mm,是轧钢厂型钢作业区辅助组对质量持之以恒的坚守。

2025年5月1日,“H型钢重量允许偏差”新的国家标准开始实施,要求每根(批)重量偏差不超过±4%。面对新规,型钢作业区辅助组以质量为关键突破口,经过反复论证测试,决定对现有规格万能轧辊圆角进行改造——半径从原来的14.5mm增大到16mm,同时相应修改矫直辊圆角,半径从16mm增大到19mm。几个毫米的变化,不仅让万能轧机调整工控制负差效率精度更高,还能大幅减少型钢圆角微缺陷的产生,对保证产品出厂质量、维护长钢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任务下达后,辅助组立即投入战斗。他们优先对H400×200、H450×200、H340×250和H500×200等规格进行改进,同时制定周密计划,确保实现新旧工艺平稳过渡。

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在设备停机间隙和夜间进行轧辊更换和调试。组长带领技术骨干蹲守现场,观察每一个调试细节,记录每一组数据,不断优化工艺参数。

“那阵子,满脑子都是圆角、参数。”老师傅笑着说,“连晚上做梦都在测量轧辊。”正是这种对质量的执着追求,让他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确保了工艺改进的顺利推进。

新的轧辊圆角投入使用后,效果立竿见影。型钢的尺寸精度显著提高,表面质量更加稳定,圆角细微缺陷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万能轧机调整工们反馈,新工艺让操作更加得心应手,负差控制精度大幅提升,H型钢成品质量更加稳定,完全符合新国标要求。

1.5毫米的调整见证了一线职工对质量的坚守。正是他们对细节的苛求、对工艺的改进、对质量的执着,共同筑牢了长钢产品质量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