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 持“质”以恒| 在创新中追光而行——记炼钢厂李鹏程
2025-09-022011年8月,炼钢厂迎来了一批实习的大学生,一个操着唐山口音、个子不高、老爱问为什么的年轻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李鹏程。
刚到转炉作业区,他从最基础的炉前工脚踏实地干起,到转炉炼钢二助手、一助手、炉长、带班长,再到技术科挂职副科长、转炉作业区副作业长,一路走来,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14年的坚守,14年的钻研,他从一个炼钢小白迅速蜕变成炼钢工的带头人,先后被评为长钢之星、公司优秀职工,2021年代表炼钢厂参加了第四届京津冀模拟炼钢—轧钢竞赛,获企业组炼钢单项三等奖,同年被评为首钢劳动模范,2022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毅力,他不断向前迈进。
在公司“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工作中,指标完成好不好,成为衡量工作的晴雨表。李鹏程紧跟公司步伐,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在作业区建立了三级指标管控体系,分别在作业区、班组、岗位启动实施。转炉冶炼就是一个指标的积累,涉及的关键指标就有20余项。合金消耗、渣料消耗、氧枪消耗、影响时间、一倒率等指标,看似各自独立,却又相互支撑。因此,他在指标攻关中,把指标进行细化分级,岗位五级指标,班组四级,作业区三级,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以岗位促班组,以班组促作业区,层层递进,以小指标的提升来促进大指标的落地完成,以关键指标的进步,带动综合指标的全面提升。
他深知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所以他把提高钢水质量作为攻关的重点。为了摸清影响钢水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他和班组成员从操作细节入手,通过对铁水条件、加料模式、吹炼模式等因素逐步摸索规律,逐项分析,细化影响因素,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控思路,从而有效减少过程操作对终点出钢温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出钢终点温度范围的命中率,提高钢水成分合格率。
2023年2月,他紧紧围绕《提高转炉留渣率》这一课题展开攻关,在三个炉分别进行现场写实,他和攻关组成员蹲守在现场。通过对一炉炉不同冶炼条件下的吹炼情况进行详实的数据收集,一遍遍的数据分析对比,一次次的进行改进操作方法,他们最终圆满完成了攻关目标,创造效益197万余元,被评为炼钢厂2023年度“党员课题攻关”一等奖。
差距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对标学习的过程中,李鹏程看到在一些先进的钢厂,转炉渣料消耗已经“破四见三”,更有的已经低至吨钢20公斤,对比自己差距很大。问题出在哪里?是操作方法不对还是思路出现了问题?于是他一头扎进了降渣料的攻关上。
增加废钢比、控制枪位、提高石灰利用率……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可渣料消耗指标还是徘徊不前。于是他提出改变传统单渣冶炼模式,积极推进留渣操作。通过一次次数据分析,一次次经验积累,他编写了《留渣冶炼操作标准化》,通过优化渣料结构,提高渣料利用率,通过对岗位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吹炼过程控制,一倒命中率、渣料消耗明显进步。
“所有的成绩和荣誉都是大家对自己的认可、激励和鞭策,也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面对别人的夸赞,他总是这样说。他就是这样,一直默默无闻,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对钢铁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也用不断的追求突破,书写着对岗位的忠诚和担当。追光而行,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创造的道路上,他将继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