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vs 35℃!直击钢铁人的高温“烤”验

2025-07-15

“数”说钢城

当室外温度突破35℃

当我们吹着风扇,抱怨高温天气时

他们的工作环境是我们的30倍

他们的战场,是1000℃的炽热钢流——

这里,是焦化、炼铁、炼钢、轧钢……

每一块钢铁的背后

都有一群无畏高温的钢铁战士默默守护

踏入炼铁厂八高炉作业区风口平台,70℃的热浪瞬间扑面而来。直面1500℃奔腾翻涌的铁水,炉前工们奋力挥舞钢钎,豆大的汗珠刚滑落脸颊,便在灼人的热浪中瞬间蒸腾。蓝色的阻燃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湿漉漉地紧贴后背,又在炉火的炙烤下迅速凝结成盐霜爬满肩背。“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稳顺高效,走在前列”,他们怀揣这份信念,奋战在烈焰蒸腾的高炉前沿,为了多出铁、出好铁忘我拼搏。

从20℃的转炉主控室到60℃的转炉炉台,再到1600℃的滚烫钢水周围,炼钢厂转炉作业区炼钢作业人员顶着转炉炉台高温热浪的一波波冲击,在转炉主控室和转炉作业现场间奔走,深色的防火服在汗水的浸透中湿了干、干了又湿,衣服干湿交界处形成的汗渍绘成一幅劳动的唯美画卷,“聚精气神、干精准事、炼精品钢、做精益人”,他们秉持这样的热忱继续战高温、斗酷暑、保生产,向着一流指标迈进。

9时左右,轧钢厂厂房内温度显示38.4℃,散冷盘卷的温度达900℃,散冷岗位职工顶着高温,立足岗位用心守护产品质量“大堤”。他们说:“为了保障轧钢质量,再热也能坚持!”中午时分,厂房内温度到达47℃,棒材生产线轧机调整工为了保证上线轧机安全平稳运行,精心调整着每一架次轧机,他们用汗水让轧机发出了欢畅的“笑声”。

在熔剂回转窑现场,60米长的窑体、260℃的环境中分布着4个测温点,岗位工每小时都要逐点往返,精准记录数据。蓝色工作服早已没了干爽的模样,汗水浸透后又被窑体热浪迅速烘干,浸透又烘干的汗水中,凝结着沉甸甸的担当。他们每次测温的精准度都决定着活性石灰的烧成质量,而这正是冶炼钢铁不可或缺的“工业基石”,高温下的精心操作里,藏着他们对岗位的责任担当,也凝结着他们对企业最火热的情怀。

“清凉科技”守护钢铁脊梁

焦炉炉内温度常年在1300℃左右,炉顶和地下室作业环境温度达60℃左右,夏季进入焦炉地下室更是热得透不过气来。之前,测温工测量温度后对异常情况需要马不停蹄对机焦侧烟道开闭器进行巡检,特别是对温度异常的炉号,对应的开闭器更要仔细检查,有时还要进行调节。他们在炉顶迎着热浪认真观察火焰颜色和燃烧状态,来到地下室要精确调节每一个开闭器的温度,每次15分钟,往往是调节工作还未完成全身已经湿透。焦炉地下室巡检“机器人”“加盟”调火班组后,测温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现在烟道巡检工作被“机器人”代替,测温工不需要去闷热的地下室巡检,通过电脑就可以了解地下室开闭器运行情况,提升了工作效率,夯实了安全根基。

以前的热顶锻试验需操作人员直面1050℃炉温用火钳将试样转移至顶锻试验机上进行试验,存在高温烫伤和试验过程中样品飞溅伤人的风险。质量监督站自动顶锻系统改造完成后,避免了人工接触高温的风险,单日检测能力突破30个样品,试样加工合格率从95%升至99.8%,检验模式由白天检验变为24小时随产检验,为公司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动力厂电力作业区利用无人机实现线路“空中巡检、实时传递、快速处理”,避免了高温天气下人工攀爬巡检带来的不利因素,大幅提升运维效率,降低了高处作业的安全风险性,减少工时48.5小时/次。

“清凉补给站”让“钢铁侠”活力满满

焦化厂关心关注职工身体健康,为各岗位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及急救药箱,制定防暑降温急救措施,配备汽水等饮料,为职工全身心投入生产提供保障。

炼铁厂提前对各作业区生产现场操作室空调、电风扇等排查,保证正常使用;为岗位职工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及急救药箱,同时制定防暑降温与中暑急救措施,有效应对突发状况;为一线岗位发放绿豆、冰糖、小米、纯净水等清凉物资,为职工战高温保生产提供保障。

炼钢厂采取了多项防暑降温措施,在高温岗位配置了专用的防暑降温药品,精心为岗位职工配送汽水,多渠道满足岗位职工防暑降温需求。

轧钢厂在生产现场设立健康小屋,并配备了血压仪和血糖仪,方便岗位职工随时进行血压监测和血糖测试。与此同时,还在各产线生产现场各岗位配备了汽水方便职工饮用。

熔剂厂加强冰镇汽水、瓶装水的供应,防暑药箱里,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一应俱全,为职工健康筑牢防线。这些细致安排,让高温下的坚守多了份保障,也为高效生产注入持续动力。

公司生产制造数据采集平台项目和智慧园区网络建设项目目前已进入紧张的现场实施阶段,计控室为首自信项目团队送上消暑物品,鼓励大家鼓足干劲,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烈日灼灼  热浪滚滚

他们用汗水诠释责任

用坚守书写担当

向所有在高温下默默奉献的钢铁身影致敬

你们是这个夏季最坚韧的

“炎”值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