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 焦炉生产的“守护者”——记公司先进集体、焦化厂炼焦作业区工艺组
2025-05-23在轰鸣的机声中,焦化厂炼焦作业区工艺组用创新突破筑牢生产根基,用精益求精守护炉火,在工艺复杂的炼焦一线展现团队风采,保障生产顺稳运行。
针对焦炉炉龄进入“中年期”的现状,李海军带领班组开展“设备生命延长计划”,在130个炭化室炉头的高温区,他们手持喷枪如执笔,将耐火材料精准填补于每一处裂缝。2023年夏天,1号焦炉部分火道出现深度蚀损,李海军连续72小时坚守现场,创新采用“陶瓷焊补”工艺,用200余次焊接重构炉体“铠甲”。三年来,班组累计完成高温补炉1600次、空压密封补炉100次,设备故障率大幅下降。
为啃下成本控制的“硬骨头”,李海军牵头成立“阀体攻关小组”。面对进口阀体更换费用高的现状,他带领成员拆解研究阀体结构,最终自主设计出适配方案。8套阀体的成功置换,不仅节约资金20万元,更将更换周期从15天压缩至48小时。“现在我们的备件区,进口备件越来越少,创新方案越来越多。”班组职工说到。
在机侧除尘改造中,新增集尘罩与弹簧调节冲突成为难题。李海军带领团队开发“电动液压推杆系统”,通过电液推杆、旋转炮头等5大模块组合,将人力调节时间从单台4小时降至0.5小时。在焦罐中修过程中,班组采用“钢架支撑 浇注料复合结构”,焊接6平方米支撑骨架,靶钉加密至1000个,使焦罐使用寿命延长40%。
该班组还将TPM管理融入生产全过程。李海军牵头组织30次TPM小组活动,带领成员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排查设备微缺陷。三年间累计解决425项微缺陷,提出60个改善亮点,累计创效80万元。在最新修订的20条点检标准中,每一条都凝结着班组与专业技术人员数百次验证的智慧。
焦炉机焦侧及炉顶区域高温达50℃,班组每日巡检要走完6公里“安全路线”。李海军创新提出“三色巡检法”,用红、黄、绿标识风险等级,使隐患响应速度提升50%。2023年夏季,他带领班组连续16小时疏通排水系统,用沙袋筑起“防洪长城”,为关键设备筑起了“防护墙”。
这个由12人组成的团队,共培养出3名高级技师、5名技师,负责人李海军的“师带徒”工作法已孵化出2名技术能手。在班组荣誉墙上,一块块奖牌,见证着这支“焦炉卫士”的奋斗足迹。当夕阳为焦炉镀上金边,炼焦工艺班组的成员仍在为下一轮生产调试设备。他们用创新突破极限,用坚守诠释责任,在焦炉冶炼的炽热中,践行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