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 让“匠心”更加闪耀——记公司劳动模范、长钢工程炼钢检修作业区钳工李波

2025-05-21

在钢花飞溅的一线,机器的轰鸣声与职工奋斗的身影相互交织。这里有一位二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的“设备守护者”——长钢工程炼钢检修作业区钳工李波,是钳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他用匠心雕琢技术,用创新突破瓶颈,用奉献培育人才,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创新突破 以智慧攻克技术壁垒

连铸生产线上,设备的稳顺运行至关重要。为了解决冷床液压油管泄漏的顽疾,李波带领工作室成员扎根现场,白天记录数据、观察运行,夜晚分析图纸、模拟方案。上百次的观察试验中,汗水浸透了工装,油污沾满了双手,但李波的眼中始终闪烁着执着的光芒。终于,他发现传统密封结构因热胀冷缩产生的微小缝隙是泄漏的症结。通过重新设计密封圈材质、优化管路布局、升级管夹材质,团队成功将泄漏率降为零,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十余万元。

在连铸机翻钢装置改造中,李波创新思路。传统装置故障频发,维修时需整机拆卸,耗时长达数日。他大胆提出模块化改造方案:如同搭积木,哪里坏了换哪里。经过两个月夜以继日的攻关,新装置以“可拆卸单元”结构惊艳亮相。维修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故障率大幅降低。

作为连铸核心设备,其稳定性直接关乎钢坯质量。他带领团队对设备进行“全身体检”,发现传统螺栓固定方式易导致部件位移。通过改用弹性定位销和动态平衡技术,设备运行更加平稳。

精益求精 用责任铸就品质

在李波看来,设备维护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场与细节较量的持久战。他首创了“望闻问切”设备点检法: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倾听异响、询问操作员感受、检测关键参数,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他结合TPM理念,发起“精益生产”专项行动。通过优化操作流程、设计专用工装夹具,团队将设备检修时间压缩30%;回收废油二次净化利用,年节约成本50万元;推广“预防性维护”模式后,设备寿命平均延长3年,维修费用降低40%。这些数字背后,是他对精益理念的深刻践行。

一次深夜抢修中,拉矫机突发异常振动。李波顶着高温钻进设备内部,凭借经验判断是传动轴轴承磨损。更换零件后,他并未离开,而是反复测试直至凌晨,最终发现新轴承与旧齿轮存在微米级配合误差。他立即组织调整,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薪火相传 以情怀培育人才

作为钳工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李波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使命。他制定“导师带徒”制度,融合书本知识,结合自己工作感悟撰写《设备维护手册》《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图谱》等专用教材,将毕生经验倾囊相授。实训室内,他手把手教徒弟测量精度;故障现场,他鼓励年轻人“大胆拆、仔细想”;技术研讨会上,他倡导“没有蠢问题,只有懒思维”。  

工作室成员小刘至今难忘第一次独立维修的经历。面对复杂的液压系统,他手足无措。李波没有直接动手,而是递给他一支笔:“画出来,系统就在你心里。”三小时的分析后,小刘成功找到故障点。李波笑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术过硬,设备运行和企业生产才更有保障!”如今,这支团队已培养出工程师2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6名,成为企业技术攻坚的中流砥柱。工作室更荣获“全国机械工业优秀创新团队”称号。

二十载春秋,李波用汗水浇灌创新的沃土。他不仅是连铸设备的“守护者”,更是新时代产业工人拼搏奋斗的代表。工匠精神不在镁光灯下,而在每一次螺栓的紧固、每一组数据的分析、每一次无私的传授中。在技术创新的号角声中,李波依然步履不停。他说:“我的梦想很简单——让每台设备高效运转,让每个徒弟独当一面,让‘工匠精神’四个字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