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 炼铁“微光”的平凡守护——记公司劳动模范、炼铁厂八高炉作业区槽下班组组长冀爱军

2025-05-16

步入炼铁厂八高炉作业区槽下区域,机器的运转声、矿石的碰撞声、对讲机里传来的呼叫声交织出一幅繁忙而有序的工作图景。在这喧嚣而忙碌的生产现场,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槽下区域组长冀爱军。他每天穿梭在皮带和设备之间,用智慧和汗水默默耕耘,用心当好高炉“口粮”的守护人。

与设备对话,解决维护难题。八高炉槽下系统有大大小小11条皮带,区域设备多,面积大,人员紧张,想要维护好这千米“长龙”难度着实不小。冀爱军带领班组成员穿梭在各条皮带间,用手电筒、测温仪、听诊器等工具,对设备进行望闻问切。大家用他总结的五字巡检法:“看”设备运行状态、“听”机械运转声音、“摸”轴承温度变化、“闻”润滑系统气味、“记”异常数据参数,做好设备巡检,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一段时间内皮带上料过程中,由于原料卡阻导致称门开启超时,对高炉用料造成一定影响。冀爱军从称门电液压推杆装置着手开始研究,他大胆地调整加大液压推力,并增加了一个电液压推杆装置形成双推杆。这一改进解决了称门开启超时的难题,提高了皮带输送的效率和稳定性。

和粉尘较劲,做好环保尖兵。槽下系统的皮带和筛分称重系统在为高炉输送合格原燃料的同时,存在漏料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冀爱军组织班组成员针对每条皮带存在的掉料、跑偏、堵料、扬尘等问题,集思广益,研究对策,提出治理改善工作方案,并拉出任务清单。先后对130余处点位进行系统化治理,完成焦粉仓“水雾装置”改造、J-2、K-2吸尘口改造11处、厂棚封闭200余平米改造等。提出的“水雾装置”改造方案和除尘管道改造建议,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

创新改造,助力效率效益提升。以往槽下主皮带头轮逆止器的更换需要耗时5至6小时。冀爱军通过改进作业流程、设计专用工具、采用轨道式可移动手拉葫芦等措施,将作业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下。针对人工筛分效率较低的情况,他参与设计制作了一种用于高炉槽下测量原燃料粒度组成的装置,实现了单人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筛出的数值更精确。作为班组带头人,冀爱军鼓励班组成员提出创新点子,大家共同制定方案实施改造,增强了班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冀爱军就像一颗默默发光的星星,虽然没有耀眼的光芒,却以他独有的方式照亮了身边的一小片天地。他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勤奋守护着高炉“口粮”,展示了一个普通职工的责任与担当,为身边的职工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