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 钢铁脊梁映初心——记公司劳动模范、焦化厂备煤作业区作业长张磊
2025-05-12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作业区带头人,张磊用技术创新为传统炼焦行业注入绿色动能,用坚守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
早在大学期间,张磊就对钢铁冶炼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观钢铁厂,对焦炉前的火焰和钢铁的锻造过程充满了好奇。为此,他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专业书籍,为未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初到焦化厂时,他经常被老师傅调侃:“小伙子,书本上的公式在这儿可不管用。”于是,他白天跟着班组三班倒,深夜在宿舍啃《焦化工艺学》《炼焦新技术》,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设备参数和工艺流程图。生产上不懂的就向老师傅虚心请教,工艺上遇到一时搞不清的问题就跑现场,和班组职工一起讨论,边实践边学习边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磨砺,使得技术水平有了快速提升,先后撰写出《焦炉无烟装煤技术研究与应用》《一种焦炉废气稀释脱硝氨气装置》等多项创新课题,获得公司科技项目三等奖、长治市“五小竞赛”一等奖、山西省“五小竞赛”三等奖等荣誉。
为了攻关吨焦成本,他带领团队向能耗“顽疾”宣战。他们搭建临时实验室,用废旧钢板焊接试验台,每天重复30次加热参数模拟。历时2个月,团队首创“分段式焦炉加热控制系统”,通过动态调整煤气流量,使吨焦耗热量下降12.7%,年节支达186万元。2022年,他担起了炼焦作业区副作业长的重担,他深知技术创新是破解生产痛点、难点的有效手段,因此他把“一引领两融合”活动贯穿工作始终,牵头组织完成了降低焦炉耗热量与提升焦炉单炉产量两项创新技术,对降低吨焦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一种焦炉炭化室裂缝修补装置》《一种喷补焦炉砖煤气道的装置》两项专利,极大地丰富了焦炉修复手段,也为降低焦炉能耗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4年担任备煤作业区作业长后,张磊将“揭榜挂帅”机制引入班组管理。这一机制类似于公开招标,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挑战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他还建立了“创新积分机制”,职工提出的每个优化建议都能兑换积分,累积到一定额度可晋升星级职工。这一制度极大地激活了全员创新的热情。皮带工老李提出的“漏斗防粘煤装置”减少30%清理工时,巡检员小王设计的“轴承润滑预警系统”避免3起重大设备事故……这样的机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有序进行。在《提高受煤坑卸车率》攻坚中,张磊带领团队运用工业工程学方法,将卸车流程分解为几个作业单元,通过优化路径,最终该项技术攻关完成目标,受煤坑卸车率提升了35.11% ,运输费用节省35万余元。
创新无止境,奋斗无止境。在攻关全年目标任务的道路上,张磊将会继续努力,用敢闯敢拼的毅力和韧劲,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作业区各项工作再上台阶,为公司的经营生产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