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钢之星”之“担当之星”| 郁斌:转炉降本 环保同行

2024-12-04

小编的话:为表扬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讲好“长钢人的故事”,彰显“长钢之星”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11月28日,公司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暨“一引领两融合”现场交流会。会上,对“长钢之星”进行了表彰,郁斌、吕瑞京、杨鹏远荣获“担当之星”荣誉称号;杨诚潜、申利敏、武彪荣获“创新之星”荣誉称号;王晓帅、孙丽文、廉鑫杰荣获“争先之星”荣誉称号。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送他们的精彩故事,以榜样的力量、奋斗的精神激励更多职工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

众所周知,环保关乎企业生存,关乎社会责任。长钢是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根据地亲手创建的第一个铁厂,以红色基因为企业前进的引擎,以绿色发展为企业永恒的使命。近年来,长钢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向环保绩效A级企业迈进。炼钢厂应声而动,以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为抓手,扎实开展环保治理工作。 

为什么我们会一再强调转炉煤气回收指标?因为转炉煤气回收占炼钢能源回收的四分之三。每提高1立方米的转炉煤气回收量,就可降低转炉工序能耗0.22kgce/t,是环保和降本“双管齐下”的关键一招。2023年初,炼钢厂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仅为104立方米,尚达不到行业平均水平。打响提高转炉煤气回收攻坚战,势在必行!

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影响?没人说得清。对于刚刚调到运转作业区的郁斌来说,同样是从未涉及过的陌生领域。能不能攻关成功?煤气回收量能提高多少?他心里没底。

带着问题攻关,带着思考上路,带着团队攻坚。经过统筹谋划,郁斌组织技术骨干成立了提高转炉煤气攻关课题小组,从转炉煤气产生的源头入手,展开了系统攻坚。他连续三个月跟班盯点,研究转炉冶炼操作对煤气回收的影响,逐步摸索煤气回收量和各项操作、数据、指标间的规律,通过转炉降罩、优化氧枪枪位控制等措施,转炉煤气回收量有了明显改善。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本想着后续的攻坚会顺风顺水,但现实很快给他泼了一瓢凉水。转炉煤气回收量达到115立方米后,就开始止步不前,这让郁斌第一次感觉进退两难。

到底是漏了哪些细节?心思缜密的郁斌调出近两个月内影响煤气回收量的所有数据,逐一对比,逐一分析,发现氧含量激光分析仪偶有数值不变的情况。他断定,应该是激光分析仪出了问题,影响了转炉煤气回收时间。进行更换调整后,一直止步不前的指标终于突破了瓶颈期。

郁斌又一鼓作气,对转炉煤气回收设备和相关运行参数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关炉门、降烟罩、氧枪枪位控制等方面梳理出19个关键控制点,创新性制定了一套提高煤气回收量的标准化操作,实施后效果显著。2023年底,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达到117.19立方米,同比提高了7.4个百分点。这套标准化操作,也被职工称为“郁斌操作法”。

追求永无止境,创新永不止步。2024年,长钢公司深入开展“一引领两融合”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以创新为引领,以实干求突破,郁斌聚焦转炉煤气回收,朝着更高的目标发起冲锋。他从创新工艺和改进操作两方面同时发力,通过降低风机频率和烟罩到炉口的距离,来减少空气吸入量;通过降低转炉炉后除尘系统氮气使用量,来减少烟气中的氮气含量,将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稳定在120立方米。

提升不是重点,稳住才是关键。为了找准转炉煤气回收和转炉冶炼操作的最佳契合点,郁斌白天蹲守在现场,一次一次尝试;晚上在办公室一项一项分析,一点一点抠数据,终于研制出了匹配方案,确保转炉煤气回收最大化。今年9月,长钢公司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达到122.79立方米,转炉煤气热值达到1500kcal/t,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年可增效695万元。

这,就是郁斌。他是长钢公司普通职工的代表,是长钢人坚定不移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的写照,更是长钢守好绿色低碳生存红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缩影。正是有了这群可亲可敬的长钢人,才支撑着企业不断向“新”发展、向“绿”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