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动作不走样 自选动作有新意| 公司各单位形式多样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2024-07-02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和集团《关于开展2024年首钢集团“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有关内容,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各单位在高质量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广泛开展“自选动作”,推动活动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切实为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提供保障。

焦化厂为实现党建与安全工作双融双促,组织各党支部党员积极参与“浓硫酸泄漏事故应急演练”,党员带头在提高应急技能上作表率;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发放安全宣传手册300余份,集中宣传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方法,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组织一线职工参与心肺复苏和空气呼吸器使用考核活动,通过活动把“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主题要求落到实处。

炼铁厂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引领,引入安全文化要素建设,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发放安全宣传资料800余份,通过煤气、机械伤害、防暑降温等安全知识宣传、应急救援展览展示,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组织安全生产文艺作品征集,共收集40余幅绘画、书法、摄影、海报作品,进一步掀起了培育安全文化、弘扬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文化的热潮。

炼钢厂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组织部分职工家属开展“亲情助安”活动,通过参观生产作业现场,近距离感受职工安全作业环境、走进VR教育实训室,感受安全培训的高科技、观看安全应急技能竞赛和安全警示教育片,让家属和职工一起接受安全教育,时刻牢记安全警钟长鸣。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职工进一步深入了解炼钢厂安全文化,引导职工家属更好支持炼钢安全工作,为推动安全炼钢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轧钢厂紧扣“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在各作业区开展了“走动式安全教育”,深入生产现场动态讲解区域内安全小知识和风险辨识。当值安全员利用班后会实操讲解灭火器的规范使用并逐一进行操作演练。各生产班组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有限空间、机械伤害、火灾等专项应急演练,空气呼吸器佩戴、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并参与了公司应急救援实操技能大赛。通过各类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拓展了职工应急救援能力,为更好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动力厂在承办公司第七届应急救援实操技能竞赛的基础上,针对夏季特点及动力厂各生产系统专业不同,组织开展了重大危险源煤气及环境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溺水、触电、有限空间、蒸汽泄漏、汽机循环水中断等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共计10次,涉及参演人员演练118人次,起到了突出重点、强化日常训练的作用;根据电气专项要求,组织电力、热电作业区对作业频次高、操作技术严的倒闸操作、引风机操作开展现场课堂教学,由经验丰富的班组长带领岗位职工现场教学,结合“安全生产月”主题,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培训3次58人次。

长钢工程开展了2024年应急救援实操技能竞赛,各作业区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掌握应急救援技能,职工们通过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如何正确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等应急活动,使心肺复苏应急救援技能在广大职工中得以推广。此项活动既提升了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又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同时参加了公司级应急救援实操技能竞赛,取得了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熔剂厂按照公司要求积极制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利用厂调度会、“三会一课”、安全专题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开展“领导上讲台”“班组长讲述安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安全知识走基层活动,发挥厂督导检查组专业协同优势,积极建立“青安岗”,督促查处隐患问题71项,举办“6·16安全咨询日”活动,组织20余名岗位人员参加安全承诺现场签名活动,并采取问答形式进行互动,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

运输部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组织青年职工到公交车站、铁路沿线道口、学校、社区等地点,发放安全应急科普资料500余份,解答群众关心的铁路相关知识,积极宣传行人通过铁路道口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提升安全意识,夯实安全根基。

质量监督站组织对各区域的生命通道进行专项检查。围绕安全标准化、岗位应知应会、消防安全等内容,组织开展班组安全小教员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学安全”的氛围。组织开展了火灾应急演练、机械伤害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岗位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安全危险源辨识”大讨论,共提出问题及整改建议16项。发放安全资料到岗位,并进行现场解答。

瑞昌水泥开展了2024年煤气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模拟应急救援演练,验证了单位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检验了单位应急救援能力和处置能力。既锻炼了队伍,又积累了实战经验,夯实了“三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基础,也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医院通过模拟真实火灾场景,开展逃生应急演练,让职工熟练掌握疏散程序和自救互救技能。同时,心肺复苏培训强化了医护人员急救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