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钢之星”之“争先之星”| 许瑞:微光如炬 凝成星河

2023-12-19

许瑞,2014年参加工作,现任长钢工程技术科科长。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学习,在业务、技术水平上刻苦钻研,在岗位上不断创新、突破,攻克了多项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为公司生产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自身行动为身边同事作出表率。

或许,在大家的印象中,检修人就是在现场拆拆机器、换换零部件,每天是一脸汗水、一身油污,干的是力气活,没什么技术含量。事实上,维检队伍不仅要凭力气、凭经验,更要凭智慧、凭技巧。他所在的技术科,干的就是技术活,吃的就是技术饭,在单位,大家都戏称他们是“技术团”。在检修现场,他们总是有条不紊地分析着故障原因,判断故障部位,着手解决问题。在一次次不断摸索中,创造设备维修的“第一次”;在一次次不断提升中,刷新设备安装的“新纪录”。

工作以来,参加过的检修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几百次,但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炼钢厂1号栈桥的吊装。2021年9月,公司为降低活性石灰粉化,提高使用率,决定对炼钢厂活性石灰管状带式输送机进行安装工程。许瑞是长钢工程的技术科长,单位就将这项颇有技术含量的大任务交给了他负责,他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请组织放心,肯定没问题!”

军令状好立,检修任务却不容易完成。他们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怎么吊装这个“巨型”的栈桥。1号栈桥总长57.8米,重量接近60吨,安装位置最高处为19.6米,最低处为16.1米,呈现出3.57°的倾角。而且该栈桥的安装位置正好位于十字路口,来往车辆频繁,吊装现场周围还有煤气管道、生产高压线缆、建筑房屋等障碍物,吊装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和周围的事物发生碰撞。

能打胜仗,是检验团队的最好标准。他们不仅要保证把栈桥吊上,还要确保高质量完成。许瑞和同事重新测量核实了栈桥的尺寸、重量和倾角;对吊装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勘察,记录了周围的障碍物和环境特点,再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吊装方案。根据以往的吊装技术和施工经验,他提出采用2台300T吊车进行抬吊,却收到一片反对之声。老师傅们对许瑞说:“小许啊,这样做风险太大,咱们可从来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听到他们的质疑,许瑞本就悬着的心就更焦虑了。

为了确认方案的可实施性,许瑞利用CAD软件不断模拟吊装过程,观察吊车和栈桥在吊装过程中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干涉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就这样,一次次仿真模拟,一遍遍优化方案,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吊装方案,确定了吊车的位置和角度,以及吊装绳索的安装点和角度,终稿在单位审核会上一次通过,领导下达了“严格按照方案实施”的指令。

施工过程中,在维检团队的紧密配合和专业技术的应用加持下,最终顺利完成了本次吊装任务,工期较计划缩短了5.5小时,受到了公司领导和业主单位的高度认可。此次检修,是长钢工程历史上第一次独立完成这么复杂环境下的大吨位设备吊装任务。为了这些经验能够广泛应用,许瑞结合吊装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撰写了题为《大跨度栈桥在复杂环境下的吊装工艺》研究成果,先后在八高炉系列检修、4号烧结机风机房外大倾角烟道吊装等检修中得以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许瑞和他的团队成员,在一次次设备故障的分析处理中不断成长,在一场场维检工程的攻克难关中积累经验。8号连铸机提拉速改造工程中,几天几夜盯在现场,共同奋战;公司第十七、十八届职业技能竞赛时,他们牵头组织机械赛区的比赛,锻造匠心,提升技能。许瑞与他的团队为设备维检做好“技术服务”,保持了千级立方米高炉定修周期4个月以上,保障着故障时间等关键指标持续向好。

点点星光,汇聚如炬;众人一心,无坚不摧。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你我他,都是那一束微光;只要长钢人万众一心,微光汇聚,就一定能照亮长钢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