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钢之星”之“创新之星”| 张磊:青春在炉火中闪耀
2023-12-142021年,张磊从焦化厂技术科副科长,转岗到炼焦作业区主管生产、工艺技术的副作业长。从主管一个科室的业务,到主管整个作业区的工作,岗位的变化,对他来说既是激励,更是不小的挑战。
众所周知,安全、环保、生产就像三角形的三条线,只要有一条线画不完整,三角形就不可能稳固,作业区也就不会稳定。静下心来,他用了十多天时间,对炼焦作业区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决定围绕安全红线、环保底线和生产主线三方面开展工作。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到作业区后,他先后到各班组开展调研,在焦炉地下室、焦炉机侧平台、捣固操作平台和上升管平台,都查找出容易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风险。和各班组长反复探讨研究,他牵头将“人的不安全行为查处”作为重点课题开展攻关。本以为找到了症结所在,安全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可在改造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刚开始,作业区的工人师傅们不理解:“咱们的生产任务已经够重了,咋还要做这些‘无用功’?”听到大家的“吐槽”,他能理解,但却不可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他每天早出晚归,到现场和大家共同解决问题,时不时地和大伙儿谈谈心,讲讲安全的重要性。大伙儿逐渐理解了,也更加重视起安全工作。最终,以本质化安全改造的思路,他组织完成了焦炉地下室主管压力、分烟道吸力、集气管高压氨水冲洗等6 项改造,不仅有效消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也让作业区职工们切身感受到:安全保障不是负担,安全工作更不是“无用功”,而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守住安全底线的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守好环保红线。焦化厂的环保重点在焦炉,岗位工人更熟悉焦炉的秉性和脾气。他先把所有的焦炉热修岗位职工召集起来,开了一场座谈会,听听大家的建议。有职工提及,焦炉最大的环保隐患,是炭化室溶洞会造成焦炉窜漏,从而影响烟气达标排放,而修补炭化室较大溶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陶瓷焊补技术。可现在的问题是,热修的职工没几个人能真正掌握得了这项技术。
“那咱们大伙就努努力,把这项技术拿下!”他的话音还没落,大家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陶瓷焊补都是专业队伍干的活儿,我们怎么干得了?”“我们只见过别人干,从来没自己干过,干砸了怎么办?”……一时间,退堂鼓打的咚咚响。
大伙可以说干不了,他却不能给自己找借口。以前外委人员在厂里焊补陶瓷时,他留心观察过,学到了一些相关的操作知识。又通过大量查找资料,初步编制了陶瓷焊补技术的操作标准,还联系业内的热修专家进行了修改完善。标准制定完成后,他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从难度较小的裂缝开始补起。每修补一次,都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终于在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不但使焦炉得到了有效维护,还进一步降低了作业区的环保风险。
安全环保的稳定,让大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生产组织上。今年以来,焦炉单炉产量稳定保持在30t以上,焦炉安定系数保持在0.95%以上,均匀系数保持在0.85%以上,尤其是通过炉头温度攻关后,炉头系数也从0.7%提升至0.8%,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他始终坚持将创新作为解决难题的抓手,获得了5项专利授权。针对焦炉能耗大的问题,通过优化工艺衔接,制定炼焦耗热量标准化模式,焦炉煤气回收指标较去年增加5m3/t,年可增效211.46万元,形成的《采用标准化倒推模型实现焦炉耗热量降低的研究》创新成果,荣获2022年公司管理创新最佳创新奖。今年长治市的五小竞赛活动中,他牵头负责的《焦炉烟气脱硝稀释技术的应用》获得市五小竞赛一等奖。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是他多年来的工作准则。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振奋人心的豪言壮语,他只是长钢一名普通的作业长代表,不断在平凡的岗位上蜕变,在企业的锻造中成长,为红色长钢的永续生存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