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钢之星”之“创新之星”| 孟义春:技术创新路上的急先锋
2023-12-12技术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也是实现企业低成本生产、高效益经营和积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炼钢厂技术创新领域的带头人,孟义春始终坚守技术创新的初心,持续在炼钢技术研究应用方面深耕不辍,在新品种开发、技术攻关等多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是炼钢人心中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12年来,孟义春在炼钢厂技术创新各项工作中一路摸爬滚打,开拓创新,勇毅前行,硬是凭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爱钻研、能吃苦的敬业精神闯出一番天地,干出一些成绩,曾多次荣获首钢集团及公司荣誉,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被中国冶金、山西冶金、天津冶金等刊物收录,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合计20余项。先后获得“2017年首钢青年创新先锋”“2018年长钢公司优秀职工”“2020年长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2年,荣记长治市“五一”三等功。2021年项目《铁水“一罐到底”高效流程技术创新与集成》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1年他带头研究的项目《优质建筑用钢低成本、高效化炼钢创新技术研究》获得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优秀成果二等奖。成绩和荣誉的背后饱含孟义春在技术创新领域的辛苦付出和默默奉献,也饱含他对炼钢的深深热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炼钢,这个在别人眼中的艰苦行业,在孟义春的心里却深埋一颗梦想的种子。2011年9月,毕业于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的孟义春顺利进入炼钢厂工作,得益于他爱学习、爱钻研、能吃苦、善创新、不服输的优秀品质,很快被岗位师傅当做难得的技术苗子重点培养。
短流程带来大效益。为了提高100吨铁水罐和铁水运转效率,孟义春带头开发了一系列铁水“一罐到底”流程创新技术,设计了多功能铁水罐和长寿命耐材、铁水罐全程加揭盖远程自动控制系统、铁水罐运转界面管理系统,解决了钢铁之间物流、能源流、信息流的组织协调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优化了铁钢界面流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技术应用后,实现减少铁水过程温度损失46.95℃,每年可增加废钢使用量6万吨,年增利2245.605万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形成《铁水“一罐到底”高效流程技术创新与集成》科技成果,荣获2021年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降本增效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在2017年-2021年提产增效阶段,他从现有装备条件及原辅料实际出发,通过进行转炉热平衡的计算,掌握各种物料对炉内热量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调整冶炼工艺参数、研究应用热补偿工艺技术、实施少渣冶炼技术和多元化废钢加入技术等措施,废钢消耗平均升高了83.35kg/t,铁水消耗平均降低了90.67kg/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公司提产增效做出突出贡献。同年,《优质建筑用钢低成本、高效化炼钢创新技术研究》成果获得2021年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优秀成果二等奖。
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研发。2022年是炼钢厂品种钢产量提升关键之年,特别是中高碳钢连浇炉数从2021年的18炉/浇次提高至35炉/浇次。为提高品种钢45-1钢塞棒中包连浇炉数,提高单个中包浇次的产量,同时保证铸坯质量,孟义春从制约塞棒中包连浇炉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对钢液中全氧含量、钢包自开率、塞棒及挡渣墙耐侵蚀程度、塞棒中包及塞棒烘烤效果、连铸开机起步成功率、连铸工艺“三稳”操作以及保护浇注六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优化,连浇炉数提高了17炉/浇次,极大提高了金属收得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连铸机的品种钢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年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钢渣微粉利用再获新突破。2022年,针对转炉低镁渣系的资源化应用情况,他和首钢技术研究院专家结合公司钢渣产生量大、活性差、安定性差、成分波动大的实际情况,加之这些钢渣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于是,他着手组织开展了低镁渣系炼钢及钢渣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研究。通过采用低镁渣系炼钢技术,孟义春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钢渣源头的减量化和改质,不仅提高了钢渣的安定性、活性和易磨性,还大大扩展了钢渣在建材产品中的使用条件。通过对钢渣加工工艺的探索研究,他提出了“筛分 棒磨 磁选”的新型钢渣加工工艺。通过采用集中除尘设施,有效解决了钢渣破碎段数多、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维修成本高、粉尘污染严重等问题;并且首次将钢渣微粉制成新型充填胶凝材料应用于煤矿充填材料中,为钢渣微粉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操作标准化带来了效益与效率的双提升。为提高岗位职工操作水平,2022年他组织推行炼钢厂工艺操作标准化。组织制定下发了四期(每季度一期)可视化18个标准。为保证标准落地,他组织专业技术员现场辅导,每月召开标准化推进会议,会议中与岗位操作人员沟通总结运行问题,并共同解决,直至达成共识,后续进行整改形成制度或标准下发执行。通过各类标准的制定执行,为各项工作的高质量运行奠定了基础。
技术创新路上不停歇。作为孟义春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注重软实力的积蓄,持续抓实QC课题推进、合理化建议和职工培训。通过质量改进,运用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双管齐下,遵循PDCA循环前进阶梯上升解决问题,圆满将6个QC课题攻关至预期目标,其中炼钢厂回收作业区钢渣加工班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转炉和连铸QC成果《减少异型坯质量废品》和《降低转炉出钢温度》荣获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