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四季度”专栏| 操作标准化and管理精益化,炼钢厂这么干!

2023-12-07

标准化操作是推进工艺进步、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围绕这一重点,炼钢厂持续钻研、不断深耕,通过精细操作范围、优化操作方法、清单化管理关键参数等措施,引导岗位职工规范操作行为,促进高效协同,更好推动炼钢厂经营生产精益化。

“模型化”助力生产操作更便捷。针对岗位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设备之间的差异化特点,结合生产状况,该厂通过跟踪班组生产,总结摸索出模型化炼钢生产操作新思路,针对不同铁水条件下的吹炼模式进行了区间划分,然后结合先前操作经验储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关键岗位操作人员协同制定相应操作模型,如氧枪如何控制枪位、加料方式和加料结构如何调整等,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供所有操作人员应急参考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应对策略,确保操作有章可循。

“量化”范围提升操作精准化程度。炼钢工序是由原料到材的关键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不同钢种的各种性能需求基本都在这一环节完成,工艺较为复杂。岗位操作人员需通过精细操作、精益管控,才能保障工艺过程稳顺、钢水成分稳定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为此,该厂结合标准化操作特点,将操作过程关键参数进行了量化、细化和优化,按照工艺操作流程,提取每一阶段核心参数,确保操作过程量化管控,从而做到关键环节不“失守”,重要“阵地”守得住,核心工序把得严。

最优“操作法”助推标准化持续完善。该厂以操作标准化的持续完善为抓手,引导岗位操作人员在刚性执行标准化操作的同时,因地制宜,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新工艺条件下的标准化操作推进方向,创新求变,琢磨出了闭窗冶炼条件下多种标准化操作新模型、新范式,成为炼钢厂快速适应闭窗冶炼操作新要求,满足科学炼钢新工艺的强大助推剂。

关键参数“清单化”管理。该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生产操作实际需求,经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将各种条件下加料相关参数集成到一览表内,做成小桌签,方便了岗位操作人员随时参考,避免了因记忆不牢靠导致的误操作,促进了岗位标准化操作的刚性落地。

“一体化”推进协同效力倍增。该厂从标准化操作推行伊始就注重过程跟踪、持续纠偏,定期组织召开标准化操作推进会,跟踪进展,发现不足,补齐短板。从转炉装入制度、供氧制度、造渣制度、终点控制制度和脱氧合金化制度入手,分阶段制定了相应标准化操作模型,先后形成了《转炉留渣标准化操作》《闭窗冶炼操作标准化》等成果,为标准化操作落实落地,促进经营生产稳顺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