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专栏| 面面俱到告别“漏油”
2023-11-30针对炼钢厂连铸区域出现的油管漏油问题,长钢工程炼钢检修作业区与李波钳工工作室、任俊宇焊工工作室等积极沟通、合力攻关,经过现场勘察,决定从液压冲击、管夹材质、焊接方式3个方面进行改善,解决漏油难题。
漏油,是液压设备存在的共性问题,导致液压系统效率降低,能量损耗增加,严重时导致系统工作可靠性降低。7号连铸机使用以液压系统为驱动的步进式齿条型冷床,通过两组升降、横移油缸控制冷床上钢坯进行运动,液压系统运行压力15Mpa左右,但需油缸频繁换向、启停。在高压力、高频率运行下,液压冲击压力是正常工作压力的3—4倍,液压管路在高压冲击较大时会使薄弱焊口位置出现漏油、喷油等现象。
阀台至油缸分别由几段不同管径的油管变径焊接,使液压油在流动过程中因频繁变径造成流量差异,且管道内部极易出现涡流现象,引起液压冲击,造成油管漏油。于是,攻关小组决定将该段管路减少变径连接,阀台进出油口选择等径液压油管,减少内部涡流现象发生,减轻液压冲击。同时为补偿管道位移、吸收振动及降低噪声等,在拐弯处用金属软管连接,减少系统中因变径影响造成流量波动。
现场使用的管夹为单排单层铝合金管夹,固定螺杆紧固后进丝太短,无法满足系统频繁换向,还易造成螺杆脱丝、管夹松动等,进而导致管道焊口开裂,而且由于安装位置低,冷却水、氧化渣会把部分管段掩埋,造成漏油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攻关小组将管夹升级为重型铝合金管夹,对管夹进行优化布局,并用H型钢制作管夹固定框架,将管夹位置整体抬高800mm,方便发现漏油点,以及后期对漏油部位焊接处理。
出现漏油问题,一般只能抢修,但随着焊接次数增加,管路接头处焊疤增加,油管强度降低,漏油问题持续恶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不同焊接方式会造成不同结果。经过现场分析、试验、对比,攻关小组决定运用对接焊接,更易于检测内部缺陷,提高焊接强度。
经过一段时间试验,炼钢厂连铸区域液压站油耗由14桶/月降至2桶/月,月均节省液压油12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