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跳出舒适区 为企业生存发展争得更大空间”专栏| 奋楫逐梦天地宽——轧钢厂主动作为谋求经营生产新突破
2023-07-03小编的话:在5月份基层党组织书记例会上,公司以找准自己的“舒适区”,跳出“舒适区”,提高打破“舒适区”的能力等为题,对各级党组织书记提出了新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立足于为公司负责、为单位负责、为岗位负责,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履职尽责,主动担当,打破陈规,敢于创新,勇于挑战,再创辉煌。为营造力争上游、勇于攀登、迎难而上的创新创造氛围,对各单位、各层面不满足、不懈怠的进取精神以及主动跳出“舒适区”,瞄准目标任务反复冲锋的生动实践进行积极引导宣传,微信公众平台即日起特开设《主动跳出舒适区 为企业生存发展争得更大空间》专栏,欢迎广大职工踊跃投稿,讲述您身边的奋进故事。
盛夏时节,钢城迎来高温“烤”验。
走进轧钢厂,“沸腾”的产线与职工火热的干劲儿交相辉映。在这里,党政齐抓共管、以上率下,主动纾困、敢于担当;职工自我加压、主动作为,迎接挑战、破解难题。强大的合力之下,职工无处不在、奋勇喷发的强大内驱力让人震撼,根植于内心、充溢着红色报企梦想的坚定自信力喷薄而出,正成为长钢经营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轧钢的职责定位,决定了凡事必须先人一步,主动作为,寻求突破
钢铁长流程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在轧钢,这一特点更加明显。作为钢铁冶炼的最后一道工序,铁前乃至公司的整体效益能否在这里得以体现,轧钢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行业供强需弱的形势下,保障公司效益最大化,轧钢工序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清晰的职责定位,构成了轧钢奋进的基点。
然而,在追求行进的伊始,轧钢便遇到了重重难题:
近年来,公司在钢后推行“以效定销、以销定产”战略,市场导向带来频繁的工艺调整,多的时候,每月换工艺次数达到100次以上,职工劳动强度陡然增大,刚开始职工不理解、有情绪的事时有发生。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直轧三期改造后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棒材、南线、北线的产能如何有效释放,尽可能多的消化钢坯?近期,由于H型钢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为确保公司效益最大化,公司提出:“H型钢产量暂时压减,余出的钢坯由其他产线生产线螺产品!”这意味着将有400余吨的钢坯由三条棒线材产线生产消化。在外界看来,三条产线每条产线只需消化100余吨的钢坯,似乎难度不大,但在轧钢产线生产能力已达上限的情况下进行,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
一个个问题,犹如一只只拦路虎,摆在轧钢人的面前。怎么办?
问题面前绝不退缩,这是轧钢人的信心勇气,亦是责任担当。直面问题,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学习对标,凡事跳出问题看问题,凡事比别人快走一步,聚焦问题反复冲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难题面前,轧钢厂以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为突围解困定出基调!
认清问题,直面问题,反复冲锋,
才能一步步找到突破点,迎来柳暗花明
“要站在行业的角度,认清自身所处的位置坐标,认清自己的舒适区在哪里,打破思维定式。”5月份召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例会,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春生一席话犹如一剂强心针,让轧钢厂党政领导茅塞顿开。
认清自己,才能找到突破问题的方法,也即成功了一半。必须跳出问题看问题,重新审视和衡量自己在行业中的坐标定位,聚焦问题、对标学习,转变思路、快速提升,成为轧钢厂领导班子带领职工一步步踏实作为,一点点实现困局突围的捷径和秘钥。
——讲形势明任务,强信心聚合力。为了让职工进一步了解当前公司面临的形势,以及轧钢厂频繁调整工艺背后的缘由,轧钢厂领导班子带头深入一线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作业区、班组逐层逐级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学习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员追求、高点拼搏的过程,变为工作开展的总纲领、路线图、时间表。
“频繁调整工艺是公司紧贴市场需求,确保效益最大化的具体举措,形势严峻,一吨钢材哪怕挣几十元,只要有利润,我们就得全力保障。虽然苦点累点,但只要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我们付出再多都值得。”“小河有水大河满。这几年,得益于公司效益的不断提升,职工们的收入持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溢于言表。现在,公司遇到了困难,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只有大家庭富裕了,我们每个小家庭才能幸福美满。”讲形势、讲任务,换来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换来主动作为、主动担当的内在驱动力。
——全力提高直轧率。调整铸机拉速和发钢时间,解决铸机与产线生产节奏匹配问题;统筹铸机开停时间与产线停车、换工艺时间,减少重复停车时间;设计160mm方坯轧制孔型与参数,跟踪试轧过程中设备运行状况,针对问题及时改进完善;优化完善“两机对三线”生产控制程序。同时,通过强化钢轧联动、挖掘产线潜力、优化头顶尾程序等措施,提高机时产量,确保效率效益最大化。
——向生产组织要效益。重新调整优化生产组织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要求动态调整产品结构。从生产计划到措施制定,从人员组织到坯料保供,每个环节都专人盯守。动态优化新的坯材平衡方案,科学合理生产组织,全力为三条棒线材产线满负荷生产提供保障。
——规范工艺操作,强化质量管控。加强工艺纪律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规范岗位操作,重点提高岗位调整和装配质量的标准,加强对交接班质量监管力度;加强岗位对产品质量的管控意识,延伸了解客户对产品加工的使用要求,加强对标先进企业的学习,对存在的质量问题,针对性制定管控措施。
……
在此基础上,轧钢厂坚持走出去对标学习,与对标企业建立班组级常态化对标机制,瞄准制约生产的关键问题细化对标,各产线跳起来“摘桃子”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以上率下,勇于担当,跳出舒适区,
干部职工价值认同、甘于奉献的内驱力充分激发
认清舒适区,更要勇于跳出舒适区,以持续突破实现持续进步。纵向比,轧钢进步很大,产线能力貌似已经达到了生产极致,但放在行业里看,差距还很大。差距就是今后进步的方向。基于这一清醒的认识,轧钢厂领导班子将解决问题的触角延伸到一线,将提高生产效率的着力点放在技术创新上,充分利用“双争做”活动契机,在持续不断的调查研究中破解生产难题,在一个一个有追求的奋斗目标中展现价值,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主题教育精神。
钢坯定重是经营生产的重点之一,如何攻克?轧钢厂领导班子深入一线主动找方法,找对策。一方面按全倍尺标注重新优化各规格坯料定重,并根据生产指标控制实际情况,适当进行纠偏调整,确保坯材转化实现“颗粒归仓”;另一方面积极与炼钢沟通,内部制定三级定重称重预警反馈机制,由当班调度、生产技术科科长、主管厂长分级落实,对称重异常情况,直接予以协调解决。
强化技术创新对生产的支撑作用,对棒材生产线精整区设备布局进行优化完善,对棒材生产线精整区实施自动化升级改造,设备自动化程度得到有效提高;棒材生产线增加C区7号排钢链运行时间实时调整功能,提高了精整区收集效率。通过优化电气控制程序,在棒线复合线应用无间隔轧制技术,大大缩短了轧制时间,小时产量提高3—4吨/小时;对精整区域的冷剪前后辊道进行拓宽,小规格剪切弯头现象大幅减少,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细化“四个一”,做实“双争做”。轧钢厂党委建立了“以提升直轧率作为追求目标,以完成既定产量、利润为存在价值,解决一个钢坯定重问题,以实现直轧效率效益双提升为创新突破”的“四个一”项目表,各专业、各支部围绕“四个一”项目表和34项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各自的“四个一”项目表,以各项预期目标的完成来检验活动成效。
实施赛马机制,开展学巴钢“两张表” “插红旗、贴红花、树典型”活动。以“作业区学巴钢指标评价表”和“学巴钢小指标周检查评价表”两张表为评价依据,对各作业区学巴钢实况进行横向对比,谁优谁劣,拿出来比一比晒一晒,职工学典型、提指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每天例行的早调会,成为让职工们‘胆怯’的一个会。会上,第一件事就是通报各项指标的推进情况。指标完不成,不仅要在群里通报,脸上挂不住不说,更重要的是指标进步直接与作业区、厂、公司的效率效益挂钩,必须全力以赴往前冲。”提及赛马,职工们感触颇深。
……
当一项项刚性工作,在充满理解、支持、温情的氛围中凝结、升华,干部职工的内在驱动力便会愈加强大,迸发超乎想象的能量。
“直轧三期对接期间,为了确保顺利对接,轧钢厂领导坚持24小时蹲守在现场,与职工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有问题一起解决,有困难一起面对,直到顺利对接后才放心离开……”小王说:“厂领导坚守现场,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感觉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工作更有心劲了,即使累也幸福着。”
精整区域的小张说:“公司给我们提供了施展自我才华的平台,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来,不辜负岗位、不辜负厂里和公司的信任。”
小李感慨地说道:“以前是拖着被动干活,如今,职工们都是积极主动做工作。哪里还有潜力,大家争先恐后地出谋划策。职工的点滴付出,在这里均得到了认可,感觉自己很有存在感和价值认同感。”
以上率下,上下联动,正能量满满。感受轧钢走过的每一步,每一个轧钢人都难掩激动。党建与经营生产深度融合在这里得到了生动体现,干劲与心劲,温暖与感动充斥着轧线的每一个角落。这是轧钢厂党委自上而下全员进取的真实写照,更是长钢人在求生存谋发展道路上,聚力“争做对集团发展有价值的企业,争做有追求的职工”目标由思想到行动的具体实践。
1—5月Ⅲ级螺纹钢制造成本行业排名第11名。综合成材率99.75%,综合工序能耗36.34Kgce/t,轧钢工序成本175.30元/吨,降本增效完成659万元……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锚定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轧钢人将持续高追求、强担当,善创新、展价值,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过硬的工作业绩,交出让职工满意、让公司满意的靓丽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