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长钢N年了| 贾鹏岗:初心不变 百炼成钢

2022-06-24

    

    简介:贾鹏岗,48岁,中共党员,炼钢厂连铸作业区副作业长,高级技师,1993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5月到炼钢厂,主要负责作业区生产、工艺的监督管理工作,曾荣获首届“长钢工匠”“长治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98年,学习炼钢专业的我毅然选择了长钢这片红色热土,成为炼钢厂连铸车间一名普通的拉钢工。在连铸生产一线这个大熔炉里,凭着“脚踏实地向前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信念,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经过5年的积淀,2003年担任丙班1号机机长。

    2009年,随着炼钢旧区的全面停产、拆迁,我的岗位调整为甲班工艺班组带班长,负责本班4台连铸机的生产协调、工艺优化与班组的日常管理。期间,5号连铸机脱方每月产生近百吨废坯,成为困扰生产节奏的顽疾。铸坯脱方最主要是因为结晶器,铸坯到达二冷后,四个弧的冷却不均匀加速了脱方坯的产生。针对铸坯脱方的“症结”,我到现场观察,跟班组成员商量,将每次更换下的结晶器认真检查水套水缝,确保四个弧在结晶器均匀冷却。为防止二冷喷淋集管变形造成脱方,决定改进托架,并提出调整喷嘴位置,每个弧增加两个喷嘴的合理化建议,通过严格对弧,确保了二次冷却均匀。经过我和班组成员的一番努力后,脱方坯得到有效控制。

    2012年,作业区进行岗位调整,我开始担任6号连铸机包机技术员,全面负责6号异型连铸机所属设备的点检维护、生产安全、现场管理和岗位的标准化操作。

    2010—2012年,异型坯连铸机生产极不稳顺,频繁漏钢成为影响生产的一大阻力。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看操作、查报表、做汇总,发现起步漏钢占较大因素。通过跟踪观察,我发现操作工开机准备时,先将石棉布放在引锭头上,再进结晶器,经过扇形段的摩擦撕扯石棉布早已“千疮百孔”,塞缝不严是造成起步漏钢的主要原因。经过改进塞缝操作(即从结晶器上口塞缝)、严格校孤等措施,实施后效果明显,起步漏钢明显减少。

    不知不觉,我在连铸已摸爬滚打24年。从炼钢旧区1号两机两流铸机到现在7号、8号六机六流铸机的相继投产、直轧改造,我见证了连铸工艺的进步,更见证了长钢的进步。一路走来,我用勤学、钻研、拼搏的精神一次次攻坚克难,也逐渐从一名普通的中间罐浇钢工成长为现在的副作业长,成长为连铸工艺生产的“行家里手”,成长为能统筹各方、独当一面的基层管理者。

    为了满足品种钢生产要求,我制定完善了塞棒安装、调试标准,改进了开机起步操作,目前品种钢开机成功率达到100%。45#—1钢,连拉炉数达到24炉/包;焊线钢,连浇炉数升至18炉/包;40Cr钢,连拉炉数达到19炉/包,为品种钢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解决6号异型坯连铸机脱模不良,粘结漏钢的问题,我一次次深入现场,一遍遍数据分析,通过调整开机启振时间,要求拉钢工启振后5—8s再给拉速,就是这5—8s的时间差,粘结漏钢问题迎刃而解。

    走过24载,我深知:只有自己能力提高,才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才能为炼钢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随着连铸工艺、设备的不断改进,高效的生产模式将成为常态化,在工作中,我将始终保持学习态势,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我会用行动践行初心,炼就“钢”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