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八高炉尽快投产| 上海宝冶长钢八高炉检修项目部工作纪实
2022-03-29
3月28日早9时,经过监理单位及长钢公司验收,八高炉炉内碳砖砌筑及保护棚拆除工作圆满结束,较计划提前4天。标志着上海宝冶此次八高炉系列检修取得阶段性胜利。
从2月10日至今,已过去近50天,承担此次八高炉本体系统改造等任务的上海宝冶集团冶金事业二部,积极践行“一天也不耽搁,一天也不懈怠”的宝冶精神,所有工作都严格按照计划高质量推进,像嵌入网格图中的针脚,精准而深刻。书写着与“冶金建筑国家队”相匹配的使命担当和优良业绩。
使命必达——发挥统筹管理优势,打造过硬工程
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十,八高炉系列检修正式拉开帷幕。一面写有“上海宝冶”四个字的蓝色大旗,在八高炉检修现场,迎风招展。百余名统一着装的上海宝冶人正在进行隆重的誓师动员。
“坚定信念、鼓足干劲、创先争优,严抓安全、质量、进度,给宝冶集团、给业主单位长钢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尽管当时气温低至零下9℃,但宝冶人脸上的坚韧和气冲霄汉的宣誓,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情,也将他们圆满完成八高炉系列检修的信心和决心彰显得淋漓尽致。
翻开厚厚一沓《首钢长钢公司炼铁厂八高炉本体检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组织总体部署、主要项目施工方案、与生产矛盾协调措施、工期保证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资源计划及保证措施、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等作了事无巨细的安排。
而对于宝冶八高炉系列检修项目部一班人马来说,其分量远非104页,45000余字这么简单,而是融入到18名项目管理团队成员高效统筹协调中的不厌其烦,融入到各工作小组50多个日夜中的殚精竭虑,融入到施工作业人员每天十数个小时坚持规范化作业中的全力以赴。
此次长钢八高炉系列检修,该项目部共有450余人参战,具体参与八高炉本体、水系统、耐材、钢结构、绳锯及土建工作和炼钢系统的相关检修。
同步配套制定《长钢八高炉本体检修安全管控方案》《长钢八高炉检修质量管控方案》等。此外,为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贯穿全程开展了“大干50天,圆满实现工程节点总目标”的立功竞赛活动,瞄准“工期达标,实体精品,过程文明,业主满意”目标,全力以赴书写与“冶金建设国家队”头衔匹配的业绩。
事实上,对这项工程的重视程度,项目总指挥魏震深有感触:“八高炉系列检修关乎长钢2022年底高质量交账,关乎今后几年产线配套升级完善,是长钢竞争力持续提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我们宝冶的传统历来是到哪都能打胜仗,而这次,我们要赢得绝对漂亮……”
这,也为这一战定下了基调。
指挥部的“硝烟”——定下的事,坚决执行,不打折扣
“安全带的挂靠点,决不能出偏差,我发现一次,严肃处理一次……”项目管理团队负责安全的蓝珍海的神情果断而坚决。
“这是咱们的收尾工作清单,大家对照一下,查缺补漏,严格按节点交出来。”施工主办刘杰不由分说的指令像一个“紧箍咒”,现场的紧张气氛让参会人员绷紧了神经。
“卡死最后时间,有疏漏的加班赶出来……”
项目指挥部每天早7时,下午5时都会组织召开协调会。半小时的协调会,对相关工作的安排和督办,高效、紧凑的工作节奏可见一斑。
时间来到3月15日,项目进入摆动溜槽施工阶段。深夜时分,项目总工沈二龙“不行就换人,换队伍”的声音,在八高炉炉台响起。这次“花絮”在沈二龙干工程的生涯中,并不少见。他的“火气”远不只是对“安排了20个人,施工现场却只有寥寥几人”的不满,更是他内心深处“要为后续铺铁路、钢结构施工、设备安装等争取时间”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使然,“四平八稳的现象,在我们的队伍中决无藏身之处。”
3月24日下午的协调会上发生了这样的一幕:魏震要求从每个组里抽出五个人组成突击队,做好现场清理工作。
“五个?”
“五个!”
“我们自己的任务紧张,能不能不派人……”
“五个。就这样定。”
一场“博弈”从兴起到结束,短短5秒,却彰显了团队负责人魏震作为一个工程人的雷霆作风。当他犀利的眼神舒缓下来,目光逐个扫过与会人员,一句“兄弟们,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我们一起加油冲刺”背后,也掩藏着他内心的菩萨一面。
以不变应万变——承载责任担当,化解内外部不利因素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诗人汪国真在用诗句表达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奋战在八高炉本体检修现场的330余名宝冶人,身着统一的“宝冶蓝”,像检修工地上散落各处的点点微光,默默坚守。他们,并不是诗人,却对八高炉系列检修项目抱有同样“风雨兼程”的责任和使命。
项目总指挥魏震的一句“太不一样了”,直观地表达了此次八高炉检修和3年前的九高炉检修的不同。
第一重要面对的考验就是疫情带来的极大挑战。
正月初七,因疫情管控,一支由52名来自河南、江苏等省份人员组成的施工队伍,被拦在了高速口。接到电话的魏震,脑子里“嗡”的一声:“这50多个人,我上哪去重新组织、重新协调呢?”
这样的电话,在开工前的几天里,他接过无数通,尽管做了千方百计的努力,最终,原定600余人的队伍缩水1/4。
他和他的团队明白,就犹如“祸无单行”的道理,困难是一重接着一重。
此次检修本就工期紧、任务重,人数的减少让工期、任务等方面的矛盾愈加凸显。第二重考验接踵而至。
对此,项目部一方面积极做好内部思想引导和动员,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项目指挥层面优化完善组织方案,从效率提升上着力破解各类施工难题。
“首建的吊机白天作业,我们白天就支模、绑扎钢筋。等他们撤出场地后,我们的泵车‘进驻’,通宵进行打灰作业……”对施工空间受限所带来的难题,施工工程部长施建新颇为感慨,“出铁场打灰作业与粒化塔施工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叉,作业空间不足,吊装设备和泵车无法同时作业。于是,就必须有妥协,有应对……”
众所周知,此次检修涉及项目、涉及工序创长钢历史之最,作业空间受限成为第三重必须经受的考验。
就像施建新说的“有妥协,有应对”,这样的态度也正是项目部一班人“风雨兼程”的真实写照和生动践行吧!
宝冶人对长钢的深情厚谊——干的是过硬工程,留下的是对长钢未来发展的希冀
在农历春节放弃阖家团圆,他们克服疫情影响,不远千里前来,参与到长钢的系列检修中;正值五九六九,早晚温差大、且有倒春寒,来自江苏、福建、湖南等南方省份的他们,克服身体不适,在低温环境中连续作战、毅然坚守……
“我们和长钢保持着数年的合作关系,经受过多个工程的考验,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我们对长钢有感情。”在医院打完吊瓶又迅速回到工地的魏震说出的一席话,道出了所有宝冶施工人员的心声。
“当我又困又饿的时候,看到长钢公司充足供应的火腿肠、方便面、鸡蛋等食品,我就干劲十足。”连续七天七夜没下工地的施建新,忙忙碌碌盯进度、督质量时,他的心里一定也有情感驱动的加持。
对于长钢公司所给予的关心和支持,魏震一颗初心令人感动:“打造一个好的工程,施工队伍的专业度和业主单位的配合度,缺一不可。”想必,在450余名宝冶施工人员心中,也始终抱有这样朴素却不普通的认知。也正是这样的认知,让他们始终愿意为了长钢未来的发展,尽己所能,全力以赴。
高炉6-11段炉壳更换完成;冷却壁回装1-14段完成;冷却壁联管完成1-10段配管工作;炉底四层碳砖砌筑结束;炉缸环型碳砖5-12层砌筑完成;炉前出铁场平台土建工作完成95%,安装钢筋约220吨,混凝土浇筑1600立方米……
项目部的日报表上,进度节点清晰列举。简单的几个项目和几个进度,却倾注着项目部一班人满满的责任使命和对长钢深沉的情感和希冀。
采访手记:春暖花开。厂区一隅,恰有一树白玉兰花盛放,淡雅却热烈。就像他们在长钢短短50天默默的奉献,和未来几年为长钢高质量发展所播种下的希望。
上海市市花是白玉兰,上海宝冶公司派驻项目部在长钢的这一段旅程,白玉兰花便是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