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职代会精神(二)
2022-01-17
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处
2021年,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处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大力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和学巴登激励政策,圆满完成集团公司和公司劳产率年度任务指标,强化薪酬激励,促进管理创新成果转化,加强干部人才梯队培养,对1164名申报等级认定人员开展认定,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巩固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为公司经营生产持续向好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集团“两会”、公司职代会精神,理清路子、迈开步子,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强化人才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持续深化党建工作与经营生产深度融合,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定不移深化转型提效,不断提升劳动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发挥薪酬激励保障作用,完善制度体系、岗位责任体系和风控体系建设,推进精益化管理;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增强交账能力,提升组织和人力资源专业管控能力、服务水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持。
计财处
计财处3名职工代表参加了公司职代会。会后,计财处第一时间通过召开会议、微信等形式向全处职工传达了职代会精神。
回首一年,公司经营生产持续攀升,实现了“十四五”开门红。这其中,凝结着全体计财职工的艰辛和付出。
2022年,计财处将以更高、更严的标准,做精各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经营生产难点重点工作,主动协作,刚性考核,及时反馈,促进公司效益效率最大化。将“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与2022年降本增效专项工作深度融合,打造管理创新亮点;最大限度降低税费支出;深挖银企合作潜力,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继续降低财务费用;按照集团投资规范要求,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项目管理达到高质量运行目标。
生产技术处
生产技术处将坚持稳中求效、稳中求进总基调,以“高炉检修”为重点、以“对标提升”为主线,以“能源双控”为突破点,构建以生产指挥中心、技术中心、能源管控中心等统筹协调管理体系,借鉴“PDCA”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公司生产技术运行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是以八高炉系列检修为重点,推进生产组织水平再上新台阶。分阶段协调好以八高炉检修为中心的生产组织、能源平衡、供暖用蒸汽及综合利用工作,确保生产与各工序检修有序衔接。
二是以节能降耗为突破,助力能源管控能力达新水平。加强对标找差,着力改善高炉燃料比、焦化煤耗等重点能耗技经指标;持续深入开展降水耗及漏损治理工作,科学系统制定煤气平衡,增加发电量,拓展节能降耗新途径,逐步提高“绿电”使用比例。
三是以“对标提升”为主线,优化工艺质量管控,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小指标体系为蓝图,以精益管理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专项课题攻关和技术创新,同时从产品制造、产品交付、客户服务、工序重点四个方面做好质量提升,促进系统提质增效。
四是党建与生产工作融合,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四个一”活动,加强能源、物流、质量成本管控,着力营造风清气正,人和气顺的工作环境,努力为职工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设备处
2022年,设备处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职代会精神,提高能力本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能动性,发挥设备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助力公司经营生产上台阶。
一是精心组织,高效完成八高炉系列检修。结合八高炉现状,做精做细检修准备阶段的组织方案和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反复推敲,绘制铁、钢、轧19个项目和动力5个项目的施工网络计划节点图,明确各项目负责人、时间节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各项目之间衔接紧密;提前筹划施工人员的组织、安全培训、疫情防控等工作,实现投资、质量、安全、环保、组织等全面规范管理,确保检修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二是持续引深学巴钢,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持续巩固TPM管理已有成果,借助TPM“3”阶段工作,通过日常设备点检维护、微缺陷治理和两源治理,巩固设备稳顺基础。以设备“零故障”“零缺陷”为目标,重点抓设备点检、润滑、定修和设备、备件全寿命管理,保证设备的稳顺运行。总结高炉4个月定修经验,以转炉延长定修周期为突破口,开展专项攻关,在轧钢工序、焦化工序分步推广。
环保处
公司职代会报告指出: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进展情况在中钢协官网公示,为长流程钢铁企业全国第八家、山西省第二家,并享受到用电不加价的政策红利……面对报告中“已经实现的指标不降低、已经达到的水平不后退、已经取得的成绩不丧失”要求,环保处全体干部职工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冬奥会、冬残奥会、“两会”召开期间等,限产政策及物流管控从严,外部环境对钢企的约束收紧等严峻形势。
2022年,环保处将持续高点追求,大力提升精细化、规范化管控水平,聚焦产污节点和环境风险点,科学研究、精准施策,以“强弱项、补短板”为主线,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秉持节能减排理念,毫不动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向绩效A级目标发起冲刺,争取更多差异化管控政策红利,为经营生产持续上台阶、绿色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