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追求企业,做有追求职工| 公司重点培训项目落地见效(轧钢篇)

2021-10-19

    

    降低成品波浪弯,外出取经齐攻关

    培训时间:7月外出学习;9月内部培训。

    培训地点:行业波浪弯控制较好单位、高棒生产现场

    培训内容:控轧控冷工艺参数优化、水冷导卫维护要点及工艺改进、倍尺剪前摆杆、制动辊、转毂等设备改进措施、电气控制对波浪弯的影响及操作要点等。

    培训教师:申庆红,精轧机调整工,高级技师;王进青,电气组长,技师;王晓帅,焊工,技术员

    参训学员:棒线作业区高棒岗位操作人员31人

    新标准提出新挑战

    新版热轧光圆钢筋国家标准(GB/T1499.1-2017)和热轧带肋钢筋国家标准(GB/T1499.2-2018)中,增加了直条钢筋每米弯曲度规定,即对直条钢筋弯曲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棒生产φ12mm螺纹钢以及锚杆钢等产品时,易出现成品波浪弯,出现波浪弯质量异议,会给公司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立足岗位找症结 

    针对成品波浪弯问题,轧钢厂相关负责人组织作业区技术人员和关键岗位职工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讨论,对可能引起成品波浪弯的工艺、设备及电气原因进行梳理,找到了“轧件上冷床温度高”“前摆杆摆幅大”“转毂卡阻”等制约症结。

    外出交流拓思路

    带着找到的问题症结,7月上旬培训中心牵头组织轧钢厂申庆红、王进青和王晓帅3名技术骨干到行业波浪弯控制较好单位交流学习,从前后摆杆安装、精轧后穿水冷却工艺参数、夹送/制动辊电磁阀型式、转毂设备结构、电气控制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参观学习和对比。

    线上指导有方向

    由于生产任务紧张,棒线作业区的作业长没能去参观交流学习,但是在微信群里指导三位出去的师傅。

    为取得真经,三位师傅对轧钢高速区的设施设备一一现场观摩,积极与对方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并同公司设备进行比对,找出问题和差距。

    一个个问题,一次次指导,都可以看出轧钢人对降低成品波浪弯,提高产品质量的迫切心情。

    培训落地见成效

     

     

    内容是培训的灵魂。要想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申庆红、王进青和王晓帅三位师傅精准介绍行业波浪弯控制较好单位在降低波浪弯方面所用的措施和方法。降低轧件上冷床温度;导管规格和成品尺寸严格匹配;降低前摆杆摆幅;增设蜗牛装置等。

    经过认真商讨,将前后摆杆、精轧后穿水冷却工艺参数优化调整,倍尺剪前摆杆固定方式、夹送/制动辊电磁阀型式、转毂设备结构、电气控制程序等的改进作为本次培训单点课程的主要内容。

    职工如果能掌握各个单点的技术原理,就能更深刻地体会改进的必要及操作的诀窍。集中授课的内容围绕着单点课的原理及岗位标准化操作进行,让现场操作人员掌握改进措施原理的同时,意识到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

    授课过程中,受训职工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将行业波浪弯控制较好单位工艺设备与公司工艺设备逐一分析对比,积极提出多项改进措施。经集体讨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现有的工艺及设备做出以下改进,效果明显。

    通过将转毂减速器端盖下方两个外露螺栓改为带沉孔的内六角螺栓,避免了转毂跑槽受热膨胀造成的卡阻现象;以及在转毂处增设回水管路,提高了转毂冷却水回水畅通性,避免了传动轴升温后的变形导致的卡阻,从而解决了因转毂跑槽不同步造成的成品波浪弯。

    将夹送、制动辊电磁阀由国产三位五通阀改为进口两位五通阀,减少了阀体线圈动作频次,提高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因气缸动作不及时造成的波浪弯。

    通过改进精轧后穿水冷却工艺参数,降低轧件上冷床温度,提高钢筋强度,有效减少波浪弯的产生。

    降低波浪弯需要轧钢工、维修工、电工各岗位通力合作,本次培训让大家明确岗位配合对生产的重要性。比如为了解决制动辊夹持轧件不稳定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辊径辊环生产相应规格产品。那么电调组的电工就需要对设备的程序进行调整以适应辊环的变化。

    后期改进有计划

    下一步计划通过采用改进前摆杆结构、细化各规格夹送/制动辊辊环直径管理、将前后摆杆电缸连接销由圆柱形改进为锥形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成品波浪弯,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