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职代会精神——硬措施攻关硬任务

2021-01-08

    公司第二十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落幕,标志着我们告别了创造非凡业绩的2020年和“十三五”,迎来了更高目标、更高追求的2021年和“十四五”。瞄准“已经实现的指标不降低,已经达到的水平不后退,已经取得的成绩不丧失”,2021年,我们咬定目标,逐梦起航。

    职代会上确定的高难度、重分量的硬指标、硬任务,怎么完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焦、铁、钢、轧、动力,看看他们打创指标、完成任务有什么硬措施。

    焦化厂:

    焦化厂在对今年形势任务和自身优劣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瞄准职代会确定的目标计划,以“归零”的心态,细致安排部署。

    一、管理降本。通过加强生产组织管理和设备管理降成本,是该厂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在生产组织方面,该厂针对干熄焦进行年修的实际,提前制订详尽的检修计划。在检修期间,从生产组织准备,到进一步加强精准操作、增加巡检频次,确保生产平稳运行。为提高单炉产焦量,制订单项加煤考核方案,科学调整结焦时间,进一步加强炼焦系统管理与操作。在设备管理方面,要以公司炼铁厂高炉检修为契机,见缝插针地组织捣固机检修,实现生产和检修“两不误”“两促进”。

    二、科技降本。要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炼焦配煤优势,降低配煤成本。依托现有小焦炉实验,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配煤技术。做好焦煤发运、在途、到货等环节的全程跟踪,配合质监站做好来煤取样、检验等工作的同时,制订多套配煤应急预案,随时调整配煤比,逐渐摸索出适应炼焦煤资源和生产实际的炼焦配煤专有技术。

    三、细节降本。以“小指标”攻关为切入点,把成本考核指标分解到每道工序,落实到每种产品及每名职工,真正做到每花一分钱都有成本指标控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化工产品收率及精制率。通过控制温度、减少化工产品裂解等措施,使粗苯、焦油等化工产品产量、精制率都有所提升。

    2021年目标任务:工序——吨焦煤耗控制在1.44吨以内;焦炭成本行业排名“保三争一”。

    炼铁厂:

    2021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作为公司的关键生产环节,该厂通过以下措施全力以赴高打高攀。

    产量方面:

    一、严格落实铁前一体化配矿配料机制。先算后干、边干边算,做好炉料平衡与调整,力保高炉综合入炉品位在56.5%以上。充分发挥铁焦一体化平台优势,提高焦炭负荷,通过降低燃料消耗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二、优化操作,最大限度发挥九高炉产能。推行九高炉定风压操作,风量稳定在3400m³/min以上。加强出铁组织,优化铁水罐运行,加强出铁过程管控,减少高炉出铁间隔时间,稳定高炉生产,力争每月九高炉日出铁14炉次达到60%以上。

    三、继续做好常态化护炉,确保八高炉稳顺。监测好炉缸温度,并视炉况调整冶炼强度,实现护炉和强化的动态平衡。同时实施碎铁入炉保产措施,在高炉护炉减风情况下,可通过加碎铁措施实现减风不减产目标。

    成本方面:

    一、深化对标。在与新兴铸管日常对标基础上,加强行业对标预判,找差距,定措施,补短板,进一步扩大成本优势。增加合理化建议奖励力度,撬动基层职工参与降低管理费积极性。

    二、优化配料。重点以优化烧结配矿结构降成本为抓手,总结去年市场的结构调整经验,细化完善配矿成本占比控制标准,指导烧结配矿用料、外矿采购等。强化与采购中心协同,动态跟踪PB、纽曼等中高品替代资源,通过配加金布巴粉、印度粉等高性价比资源,配吃磁选铁、钢渣粉等固废,降低原料成本。

    2021年目标任务:

    工序——九高炉焦炭负荷必保4.85,力争5.0;八高炉焦炭负荷必保4.6,力争4.80;高炉综合入炉品位56.5%以上;生铁成本行业排名“保五争三”。

    界面——“一罐到底”比例75%以上。

    炼钢厂:

    炼钢厂将2021年定为“指标提升”年,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蓄力降铁耗、打产量攻关。

    一、充分发挥“一罐到底”短流程优势。通过强化铁—钢界面信息沟通,严格落实铁包加盖,精准传递铁水成分信息,降低铁水温降,利用好铁水物理热、化学热,提高“一罐到底”综合比例。

    二、补热减耗,做好热源平衡。抓好转炉吹炼过程控制,提高一倒命中率,严格适温出钢;保证钢包全程加盖,减少过程温降;加快铁水罐运转周期,加保温板减少物理热损失。

    三、最大限度消化废钢。实行铁水罐加废钢措施,稳定铁水装入量,推行炉后加切粒;优化工艺流程,适时推进废钢预热,提高废钢装入量。

    四、转炉投弹,助力低铁耗生产。结合钢厂实际,有序推进转炉投弹试验,争取早日实现不倒炉出钢,严格适温出钢,缩短出钢时间。

    五、学巴钢不放松,将铁耗指标纳入年度挂牌督战范畴。严格责任落实,推进措施落地。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平台作用,集聚职工创新动能,持续开展降铁耗攻关,群策群力,合力攻坚。

    六、强化系统协调联动。生产系统以提升“列车时刻表”准点率为突破口,加快推进7号连铸机直轧达产达效,提升生产组织效率;设备系统强化功能保障,减少故障,完善功能;技术系统强化技术服务指导,推进工艺进步。

    2021年目标任务:

    工序——铁水消耗控制在835kg/t以下,目标830kg/t;30分钟以内冶炼周期占比50%以上;按90%以上收得率优化废钢结构;工序成本行业排名“保十争五”。

    界面——“一罐到底”综合比例达到75%以上、加盖比达到95%以上。

    轧钢厂:

    面对2021年目标任务和重点指标,轧钢厂围绕“学巴钢·提指标·降消耗·增效益”指导思想,推进直轧改造项目全面达产达效,以指标优化提升为切入口,确保轧钢厂提质提效。

    一、强化时间管理。将巴登的时间管理经验,转换为“列车时刻表”管理模式。下达了各作业区检修换工艺计划时间目标,对各产线生产每一个规格的机时产量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每一秒的停车时间都要具体落实到责任单元,体现在生产报表上。

    二、设备升级改造提升产量。推进棒材产线精整升级改造、高线提速改造、高棒飞剪和高速区上钢系统升级改造等项目,在现有产线不变的情况下为提升轧材能力创优条件。

    三、直轧达产达效。围绕直轧达产达效全面开展攻关,进一步提高直轧机时产量,根据每流直轧钢坯在辊道的运行轨迹,不断分规格摸索优化每一流的送坯节奏。调整连铸机与轧机生产节奏,满足直轧生产工艺要求。力争7号连铸机对高棒直轧比例达到80%以上。

    2021年目标任务:

    工序——常规产品成材率100.23%以上;棒线材机时产量达到127t/h以上;工序成本行业排名“保十争五”。

    动力厂:

    动力厂瞄准关键指标,以“学巴钢 提指标 稳输供”为目标,紧盯重点指标靶向发力,确保2021年目标任务完成。

    一、提高余能回收运行效率。对能源数据进行深度细致挖掘,对现有设备电流、管网压力、流量、风机工作频率等参数进行详细对比与分析,在精准掌握公司生产系统三种煤气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在75t/h锅炉高炉煤气DN2000管道上加装煤气调节阀,进一步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

    二、降低能耗。全面分析生产运行工况及设备效率,实现设备的最优节能;查漏补缺,多手段提高工业污水处理产水率,提高锅炉循环水浓缩倍率,加强水系统内部循环的外排水回收,以减少新水补充。

    三、优化蒸汽资源。提高蒸汽效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生产能力,为公司生产提供可靠能源保障。

    2021年目标任务:

    工序——转炉煤气回收保96m³/t,力争100 m³/t;氧气放散率保3%,力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