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倒下”大考中的责任与担当

——“十年之变——走进长钢”系列报道之一


李四京 史丽敏
2019-12-19

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东倚太行、西屏太岳的山西省长治市故县,在抗日战争中,曾经是八路军的军工基地。1948年1月10日,故县铁厂的简易小高炉生产出了第一炉铁水。从此,太行军工有了自己规模生产的炼铁高炉,标志着新中国红色钢铁摇篮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故县铁厂先后几度更名,1959年1月,更名为“山西省地方国营长治钢铁厂”。2009年8月8日,长钢与首钢联合重组在山西太原正式签约,2009年12月18日,“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长钢公司掀开了历史发展的崭新一页。

在“生存还是倒下”大考中彰显“领头雁”的责任与担当

2009—2019,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10年只是短短的弹指一挥间。然而,在首钢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长钢公司党委率领广大干部职工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攻坚克难,奋发有为,长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钢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说明,干事创业就是责任担当的直接体现,而责任担当则成为长钢人克难求进、走出困境、持续创新的“发展之魂”。

这是砥砺前行的10年,这是励精图治的10年。10年中,长钢在“生存还是倒下”的生死抉择中,不仅顽强地“起死回生”,交出了一份生机盎然、职工满意的答卷;而且在“小步快跑”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途上,业已成为首钢集团钢铁板块中“三个跑赢”的重要生力军。

——敢于担当作为,率领职工“二次创业”

长钢的“二次创业”,是相对于革命战争年代,老一代军工人在太行山上创建故县铁厂“艰苦奋斗,勤俭办企”的“一次创业”而言。用长钢职工的话说,没有“一次创业”,红色长钢就会在战争年代“断了烟火”;而没有“二次创业”,红色长钢也已经倒在了“失血”的路上。

2012年开始,我国钢铁市场寒气袭人。负重前行的长钢公司生产经营陷入“冰川期”。虽然长钢的“八大填平补齐”等项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去产能、绿色低碳生产等新形势、新常态。长钢“运行管控水平不高”的短板愈发突显出来,一个个“失血”点使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长钢再次濒临生死边缘。命悬之际,首钢集团党委对长钢领导班子作出调整。2014年12月2日,长钢公司召开干部大会,新任长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向刚,代表新班子郑重承诺:我们将不辜负首钢党委和长钢全体干部职工的期望,带领大家同心同德、同舟共济,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使长钢早日走出困境。

群雁高飞头雁领。在长钢人眼里,走出绝境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带领他们前行的“头雁”身上。而面对积弊,面对“生死大考”,新一届党委班子该如何交卷?新班子态度坚决:能为企业争取一个新生的机会,还有什么责任不敢担当,还有什么重担不能扛在肩上?“企业好,就是对职工最大的负责;企业倒,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在这样的心境下,长钢新一届党委班子带领着全体职工拉开了保生存求发展攻坚战的帷幕。

——敢于“揭疤亮丑”,务求整改实效

经过深入调研,2015年2月6日,首钢长钢召开二届三次职代会,上任仅2个月的贾向刚在会上“亮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长钢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面对钢铁行业“新常态”,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形成压力,缺乏紧迫感;工作作风和能力上的差距,管理机构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缺乏勇于担当、奋起直追的进取精神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协同高效方面的差距,没有妥善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贾向刚以独具个性的坦诚与率直,鞭辟入里地将问题讲清、讲深、讲透,把新形势、新环境下的长钢现状,坦实地摆在了长钢人面前。

长钢公司的干部职工注意到,新党委班子开出的“药方”非常务实接地气,注重的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考虑的是“如何干”、怎么“打赢生存攻坚仗”。


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各级党员干部。长钢党委班子要求党员干部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变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全力支持改革,以大局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系统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胸襟推进改革,让改革早落地、早见效。

——敢于动真碰硬,推进改革创新

拍桌子、过筛子,破除多年来沉闷的管理气氛。2015年以来,长钢公司各类会议从形式到内容,一步一步发生着质的变化。月度经营分析例会,20余个单位的行政一把手和长钢领导围坐在长圆桌旁,当面锣、对面鼓地谈成绩、谈不足、谈方法,内容涉及经营生产的方方面面。对中层领导来说,参与度强、碰撞多;对长钢领导层来说,信息量大,更利于问题的协调解决和工作的高效推动。会议模式的小变化折射出企业管理的大变化。走走过场、搭个花架子的事交不了账,认认真真解决问题,拿实绩说话才是硬道理。“一张嘴就推卸责任,撇清自己”“马虎、凑合、不在乎”“按部就班、节奏缓慢、四平八稳”,都在会上被长钢班子“拍桌子”严厉批评。

从2016年开始,长钢公司党委启动了对未完成月度任务单位的问责程序。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一个月完不成给予警告,连续两个月完不成诫勉谈话,连续三个月完不成给予调整或免职。其中,2016年6月,因连续三个月完不成任务,长钢公司对下属锻压公司班子成员予以调整。

实打实,硬碰硬,一时间打破了长期以来企业管理中固守陈规、死板教条,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沉闷气氛。很快,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在新风尚的带动下,抓紧“充电”、抓紧努力、抓紧作为,一时间,长钢公司上上下下的主动性被迅速激发出来。

交实底、说亮话,坚定“为自己干、为长钢干、为长钢生存而干”的决心。2015年5月,长钢公司党委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倒下还是生存”大讨论热潮。当时正值长钢公司“开展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工作的第一个年度,新一届领导班子迎难而上,多措并举,使“求生存谋发展”的理念融入职工的思想中,使更多的人能够理性看待企业的前途与命运。由此为开端,长钢职工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努力干、争上游、敢突破,成了一种“时尚”。

在企业生死抉择中,临危受命的长钢新一届党委班子,以崭新的视角、崭新的思维、崭新的观念,带领长钢职工进行浴火重生的“二次创业”。

到2018年底,长钢公司吨铁成本由2014年高于行业平均97元/吨变为低于行业平均176元/吨,在国内冶金行业排名由中等偏下而一跃行业前三;产品直供直销率直线上升,钢材单利由2014年低于行业平均420元/吨变为高于行业平均437元/吨;管理费用大幅降低,由 2015年的137.94元/吨,降低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取消外委外包,在集团内率先实现了劳务用工为零;“两金”周转率达14.21次,排名首钢集团钢铁板块第一;自发电比例从6%升至最高70%以上,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人员、机构精简减半,职工年平均收入实现翻番,工资收入水平从不到长治市平均工资的70%上升到与山西省平均工资持平;2018年企业经营利润创长钢有史以来最好水平……

职工对长钢公司的变化作出这样的评价:“长钢之变,变在民心;民心之变,变在干部;干部之变,变在作风;作风之变,带来千变万化。

在浴火重生中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带领长钢职工进行“二次创业”中,长钢党委班子按照首钢集团党委提出的要求,聚焦三个方面精准发力:传承红色长钢精神,把“艰苦奋斗,勤俭办企”精神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体现到现场的角角落落;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给自己定高指标、敢于把定下的指标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把大家力量凝聚到人人想事、干事、干成事的氛围上来,凝聚到鼓励改革、鼓励创新、敢于挑战的氛围上来。

对国有企业来说,加强党建工作,就是为企业强根固魂。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中,长钢新一届党委班子更加强调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坚持“服务企业经营生产中心任务不动摇,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为企业保生存、求发展保驾护航。

——强力实施“三大工程”战略

长钢党委班子坚持问题导向,将实现长钢永续生存发展作为企业愿景,将“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钢铁综合企业”作为战略目标,在全公司配套实施“夺旗”竞赛领航工程、岗位体系建设工程、全员大提素工程的“三大工程”。

“夺旗”竞赛领航工程。以“夺旗”竞赛为载体,引深创先争优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效率,为全面完成经营生产任务保驾护航。“夺旗”竞赛评出了干劲、评出了正能量,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营生产的深度融合。从2017年一季度开始,长钢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全年80多次刷新经营生产纪录。2018年,长钢公司铁成本、自发电量等指标40余次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夺旗”竞赛活动,引起了中共长治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山西电视台的高度关注,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经济》杂志在向党的十九大献礼专刊中,以《夺旗竞赛勇争先》为题进行了重点报道。

长钢党委以《“夺旗”竞赛促党建与经营生产深度融合》为课题的党建创新项目,获得首钢基层党建创新项目二等奖、北京市基层党建创新项目三等奖。

岗位体系建设工程。2016年9月,长钢公司党委决定用3至5年时间,在全公司推进“三清晰三到位”岗位责任体系建设工程,目的是做实基础,着力助推企业发展。“三清晰三到位”的岗位责任体系建设,保证了企业各项任务和指标在单位、岗位的承接和落地;助推了企业优化提效工作的平稳过渡;激发了职工励志去学习、去变革,去提升,去进步。

“三清晰三到位”的岗位责任体系建设工程,从一开始就得到首钢集团党委的高度认同,并在首钢集团“三创”会上进行交流。

全员大提素工程。以适应优化提效新格局、满足优化提效对提升人员素质的紧迫要求,长钢党委从战略高度实施全员大提素工程。

大提素工程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涵盖全体职工,采取“分级分类,以赛代训”等形式展开。为保证大提素工程的顺利实施,长钢公司党委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与优化提效、末位淘汰和日常绩效挂钩考核,通过正负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干部职工从“要我提素”到“我要提素”的积极性。

“三大工程”是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不仅集中体现了长钢公司党委“围绕经营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营生产”的深度和力度,更是集中体现了长钢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担当和务实创新精神。

2017年、2018年,长钢公司党委领导班子均被首钢集团党委评为“六好”班子。

——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长钢公司的“三支人才队伍”是按经营管理系列、专业技术管理系列和技能操作系列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为完善三支人才队伍、畅通人才发展通道,长钢公司先后下发了《首钢长钢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改革实施细则》等10余项配套文件,通过实施薪酬激励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管理和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与三支人才队伍相配套的薪酬分配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广大职工学习技术、提高技能、施展才能建好机制、搭好平台。

自2015年以来,长钢公司已有41名职工被授予“首钢之星”“长钢之星”和“长钢工匠”称号。今年,长钢公司进一步丰富激励内容、扩大激励群体,进行职务晋升、职级晋升和工资晋升,共计择优升级1919人,占在岗职工的30%,让更多职工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红利。

——从严从实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长钢党委班子把“为长钢职工谋幸福、为长钢发展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的具体内容,把全心全意维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党政班子“一岗双责”中,长钢公司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理念,与各基层党组织层层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督促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围绕经营生产指标进步、优化提效等重点工作及时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

结合长钢“二次创业”深化改革的新形势,长钢公司党委先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降本增效我当先,深化改革我带头,生存发展敢担当”“我为生存发展献一策”“三亮三比三评”“过政治生日、忆入党初心”等形式多样、实效明显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奋力开创长钢公司“二次创业”新局面增添了新的动力。

——创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政治引领,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抓牢“关键少数”这一重点,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保证民主决策,打造企业班子良好的民主作风,为长钢公司保生存求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长钢公司党委不断探索监督与公开、制度与文化相结合的途径,通过民主公开促进权力运行透明化,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让行为习惯成为“廉洁文化”的表现形式。相继出台《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监督管理办法》《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实施细则》等党风廉政制度,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制度监管体系。

长钢厂史展览馆展现了长钢的红色发展历程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长钢公司党委以此为平台,陆续开展了“明厂史、忠企业”的一系列形势教育活动,激发长钢职工爱国家、爱企业,忠于企业、奉献企业的红色情怀……

 

后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首钢建厂100周年,又恰逢首钢和长钢联合重组10周年,在参加“十年之变——走进长钢”联合采访暨第二十届记者节座谈会活动中,记者走进位于太行山麓的长钢公司。

在长钢紫藤楼,一块2米多高、4米多长的红木屏风上,镌刻着新中国首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一句话:“故县铁厂是共产党在太行山区第一个正式建设的厂”。

“太行浩气传千古”。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太行山上铸就的太行精神,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继,为了民族复兴而奋斗不息。

走进长钢公司,流淌的“红色基因”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一代人肃然起敬。虽然在长钢采访的时间短暂,但耳闻目濡中,记者亲身感受到长钢融入首钢大家庭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长钢公司新一届党委班子,在首钢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率领长钢职工进行了可歌可泣的“二次创业”,使红色长钢浴火重生,让我们由衷感到震撼。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德。在硝烟战火中诞生的长钢,起落沉浮中,以搏击风雨的不懈奋斗,展示着红色基因的不屈品格。进入新时代,长钢公司新一届党委班子,在“企业好,就是对职工最大的负责;企业倒,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的责任与担当中,用“为长钢谋发展、为职工谋幸福”的实际行动,赓续着伟大的太行精神,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