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2018-01-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建设指明了方向。积极推进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创新,用产融结合的方式,构建新产业生态系统,正是首钢综合性改革试点“改什么、怎么改”的一个具体体现。<Br>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之一,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资本与实业融合、走产融结合之路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是大型企业集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形成更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支撑,已经成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做强做优”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转型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谁能提供“新动能”,市场就拥护谁;谁能率先发展金融、实现产融结合,谁就能抢占市场高地、引领市场潮流。<Br>
    2017年以来,首钢推进产融结合更加深入,融资能力不断提升,财务服务水平增强,金融实力显著增长。成功发行了60亿元非公开可交换债,海外发债4亿欧元、4亿美元。扩大同业机构合作深度和广度,拓宽了短期融资与资金运作渠道。香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公司已逐步成为集团成员单位对外的主要结算通道,取得跨境外汇资金归集资格。首钢基金获得惠誉A-评级和大公国际AAA评级,成功入围中国最具成长潜力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OP10。管理基金数量达15支,完成改制企业发展基金、成都“一带一路”基金等多支基金的设立,积极布局停车、医疗、体育及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既服务了集团的转型发展、抓住了政府的政策机遇,又坚持市场化方向,扩大了影响,提升了实力。<Br>

    发挥基金杠杆作用协助集团资本运作


    “加快实体经济这辆车的前进速度,不仅要清除路障,还得关注车子自身,要给车加满油、加好油。”深度实施金融和产业的结合,为首钢这辆高速列车持续提供“加速度”。<Br>
    设立区域和行业子基金,不断拓展资金来源。联合吉林创投等设立首钢东北振兴基金,完成管理公司团队组建、建章立制等工作,已完成多个项目的尽调、立项;联合市经信委等设立新能源汽车并购基金,完成部分资金募集工作,并完成管理公司的设立;与武侯区政府联合设立成都首钢“一带一路”基金,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以及管理公司设立;完成改制企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委托管理迁安京冀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委托管理协议、资金托管协议的签署及项目库的建立;联合硅谷银行设立京西—硅谷基金,首笔项目已完成出资。此外,与黑龙江科技厅等合作设立首钢东北振兴产业基金(黑龙江),已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首钢基金公司与吉林省政府和当地的知名投资机构共同设立了东北振兴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一期基金规模为10亿元,正在努力通过项目投资和股权投资双管齐下,重点构建东北地区城市综合服务业产业生态。<Br>

    做好资本运作稳定资金链提升价值链


    2017年,在首钢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成功发行60亿元非公开可交换债,债券主体及债项评级均为AAA,该项目由首钢基金配合首钢股份共同完成。<Br>
    债券募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发展首钢集团的非钢业务,配合加快发展首钢供应链金融,为停车等城市综合服务业项目的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进一步落实首钢实现钢铁业和城市综合服务商两大主导产业并重和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此举充分体现了首钢集团围绕为实体经济服务而进行的金融手段创新,开创了首钢集团金融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为实体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Br>
    集团成功发行首笔4亿欧元3年期、票息1.35%S条例高级无抵押固息债券。在全球央行释放紧缩信号、各国国债券收益率上行、投资者情绪渐趋保守的背景下,首钢凭借市政府支持、转型发展独特优势、良好资信基础和百年品牌积淀影响,经过前期扎实准备、高效的路演,欧元债券发行备受市场追捧,获得了有效订单3.6倍超额认购并囊括诸多高质量全球知名机构投资者的订单,彰显了投资者对于首钢集团转型发展的高度认可和强大信心。<Br>
    首钢财务公司增资方案获得北京银监局正式批复,完成工商登记手续,领取新营业执照。增资后,财务公司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加至100亿元,股权结构保持不变。此次增资是财务公司第二次增资,是首钢集团为做优做强产融结合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次增资有利于财务公司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公司资本实力、提高公司资本充足率、突破限制业务规模发展的制约因素,全面提升财务公司金融服务能力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深度推进产融结合,更好满足成员单位金融需求,为首钢集团稳定资金链、提升价值链打下坚实基础。<Br>

    持续聚焦产业整合与发展<Br>

    整合资源,协同联动,提质增效,优化供给,集团充分运用金融支撑,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首钢基金公司管理的京冀基金不断强化“聚焦”和“专业”,在助推京冀协同发展、加快老工业区转型、做好新产业培育、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完善曹妃甸地区基础设施配套,提高产业发展后劲,帮助北京市外迁企业落户曹妃甸,促进京曹合作发展提供长期支持。<Br>
    扶持与培育产业对资金量的投入有较高的要求,京冀基金在撬动社会资本方面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首钢基金公司积极参与曹妃甸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曹妃甸基金,主要服务曹妃甸园区建设,辐射河北地区。一期支持了唐曹高速项目,该项目投资规模10亿元,曹妃甸基金出资2亿元,撬动河北当地社会资本8亿元,保障了唐山、曹妃甸当地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健康运营。目前,基金已经投资了唐曹高速项目,正在大力推进唐曹铁路项目、唐山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和二环路项目,体现了基金的引导放大作用,解决了当地项目的融资难问题。<Br>
    首钢基金公司积极参与河北特别是唐山地区医疗教育改革,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体现了桥梁作用。通过把首都的优质资源引到曹妃甸,当地居民受益,生活质量提高。曹妃甸基金二期支持了曹妃甸工人医院PPP项目,该项目投资规模5亿元,已被列入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旨在通过“PPP+管理合作”模式,创新跨区域的公立医院协同模式,对接北京市友谊医院等优质资源,打造推进我国医疗改革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性民生工程。目前,安贞医院曹妃甸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友谊医院曹妃甸合作医院正式挂牌;北京妇产医院曹妃甸合作医院签署合作协议。<Br>
    首钢基金公司还发力推动当地产业升级,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曹妃甸基金三期支持了首钢朗泽项目,该项目投资规模4亿元,京冀基金出资1.2亿元,并吸引河北省冀财基金及其他社会资本进入。首钢朗泽项目为工业煤气制清洁能源燃料乙醇项目,是节能减排、绿色清洁能源再生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颗粒物排放,具有推动区域环境治理和行业发展的榜样效应。投资这一项目,体现了首钢基金的聚焦功能,通过高技术助推产业升级、转型。到2018年,首钢朗泽每生产1吨乙醇燃料就能减少碳排放约1.8吨。<Br>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首钢老工业区重振,京冀基金还出资20亿元,撬动农业银行、国寿投资等社会资本100亿元,设立首钢老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群。目前,一期基金已出资15亿元。同时,京冀基金通过投资项目探索引进成熟的园区开发模式,学习国内先进园区开发经验,推进首钢老工业区生态园区和智慧园区建设,推进首钢园区实现产城融合,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发展。<Br>

    创新金融服务

    聚焦重点产业专注优势领域


    创新金融服务体现在超前的战略布局上,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首钢将目光聚焦到供应链及金融,以医疗健康、体育娱乐为主的消费升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以停车为主的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与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的行业领域上,将资本注入创新平台,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创造引领新需求,以“造血”的方式为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Br>
    在以停车为主的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领域,与中集集团合作成立首中投资,除了推进北京新机场停车楼项目实施外,重点推进了朝阳区双桥聚乐汇项目、CBD东舍项目以及虹桥机场项目等。通过首钢东北振兴产业基金积极开拓长春市等东北停车市场。投资了瓜子二手车项目,有效地将产业链中的优质资源和停车综合体的资源内容相结合,形成停车产业线上线下的联动。<Br>
    在供应链及金融领域,先后入股欧冶云商和找钢网,在钢铁电商领域形成多跑道布局,顺应了钢铁行业“互联网+”的趋势,可与首钢产业形成协同支持;京西保理依托集团优势资源,积极为钢铁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Br>
    在以医疗健康、体育娱乐为主的消费升级领域,与国寿投资等合作设立首颐医疗,与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联袂打造最优秀的医院管理人才的输出平台,通过参与举办顶级网球赛事进一步丰富首钢体育产业,实现产融结合。<Br>
    在企业服务领域,通过不断创新优化金融服务、物业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品牌服务等全方位、全流程企业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企业服务生态圈。京西资本不断创新投贷联动金融服务,以组合金融服务支持了150家创新型创业企业的成长,京西新三板企业俱乐部会员达到113家,管理的投贷资产规模达到2.5亿元。创业公社发展迅猛,成熟场地出租率达到90%以上,拓展了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点石项目)等多个新项目,积极帮助企业做好资源对接,不断优化产品线,服务企业超过一万家。智投汇公司完成品牌投资开放平台开发,广泛开展渠道建设,成功举办智投杯文创大赛,成功取得推荐新四板市场孵化板挂牌资格。<Br>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落实“侨梦苑”项目,已完成公司设立和出资,并实现海外院士专家工作总站的落地。推动首钢—中集京西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已签署投资协议。完成唐山市天然气并购项目的立项,重点跟进东邦门业、城建重工等项目。<Br>
    在金融领域,相互保险项目已向保监会提交审核材料,持续推进新设长城财险保险公司,与华融国际、北京协同创新院拟共同发起设立金融服务公司,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实现由低频的股权投资向高频的金融服务转化。<Br>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首钢的“产融结合”在不断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正在实现着自身的跨越发展,也在探索中总结着做法经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中,金融产业只有开启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创造新需求”的“双引擎”,才能推动实体经济持续、稳健增长,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Br>
    作为百年国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首钢将更加全面系统地打造资本运营平台,坚持产融结合,加强资金管理,运用金融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助力钢铁和城市综合服务商两大主导产业并重和协同发展,再创首钢新的辉煌。<Br>

    记者感言:<Br>

    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要取得规模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盈利优势,能否拓展企业金融、实现产融结合是重中之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为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首钢集团近年来确立了“一根扁担挑两头”的发展战略定位,通过打造全新的资本运营平台,实现钢铁和城市综合服务商并重和协同发展,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Br>
    回望过去,首钢集团一直拥有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如今的资本运作传承了前辈们的工匠精神。1992年,首钢集团独资创办华夏银行,是国内首家由工业企业创办的银行;2013年,创业公社由首钢京西创业发起创立,目前已成为全国领先的创业生态运营商;2014年,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首钢集团发起设立了首钢基金,管理200亿元规模的京冀协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2015年,首钢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成立,将首钢“资本运营和金融平台”这根扁担变得更加具体……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连续剧撬动了丰富的社会资本,提供了牢靠的融资平台,使得首钢集团可以更好响应国家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先锋队的示范作用,更好地为曹妃甸地区乃至京津冀的实体经济提供重要动能。<Br>
    最是一年春好处,扬帆奋进正当时。沐浴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春风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新时代下谱写新篇章,用智慧和力量再创首钢新辉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