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彩答卷
2018-01-10钢铁行业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需创新活力、创新精神的领域。<Br>
回看2017首钢钢铁业——<Br>
从高端领先产品产量首次突破600万吨,到两项电工钢实现全球首发、七项新产品实现国内首发;从成套铁素体轧制技术形成,到最高等级1000kV特高压变压器批量供货;从千兆级超高强汽车板产品成功下线,到成为宝马、吉利、北汽、长城、长丰猎豹第一供应商……这一系列新突破,尽显首钢钢铁业向高端制造奋进的足迹。<Br>
从“蓝鲸1号”钻井平台可燃冰试采,到航空发动机、高铁制造;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一带一路”沿线大型水电站建设,到西气东输、中俄东线工程……首钢钢铁产品正以“超凡的强度、海洋的深度、现代的速度、服务的热度、安全的力度”遍布各个领域,一批国内外重点工程都牢牢打上了首钢的印记,首钢品牌、首钢制造进一步走向世界。<Br>
这一年,首钢钢铁板块不仅为集团利润大幅提升作出突出贡献,其自身也悄然发生一系列嬗变,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成就,发展态势具有里程碑意义: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意识、引领意识、质量意识、板块管理意识,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各基地新活力不断迸发、影响力日益彰显、竞争力全面增强、协同力显著提升,推动了首钢钢铁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Br>
强化“主体”新活力不断迸发
——增强市场主体意识,是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2017年,钢铁板块迸发出一种内生驱动、主动求变的势头,这是各单位市场主体意识增强的具体体现。<Br>
回望这一年,钢铁板块营业收入、盈利能力、产品结构调整均创出近年来较好水平,在首钢历史坐标上留下崭新的标注。<Br>
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对于各单位而言,强化市场主体意识、提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靳伟在2017年1月16日党委扩大会上指出:“改革的关键是激发活力。”这一年,首钢持续深化改革,实施了公司制改革,健全投资、全面预算、法人授权管理制度,完善权力管控清单等,使集团管控体系更加科学规范,管理能力更加协同高效。这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对钢铁板块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Br>
做好“放管服”,增强市场主体意识——<Br>
增强市场主体意识,是市场运行法则的必然要求。首钢推进集团管控体系改革,坚持做好“放管服”,积极推动各单位强化市场主体意识、加快形成市场化机制。<Br>
抓权力清单就是为形成权责清晰的集团治理体系,并贯彻放权搞活思想,做实板块,强化成员单位市场主体地位,实现“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提升价值”的集团管控体系改革目标。在权力清单这项制度的实践过程中,钢铁板块各单位由“工厂化”管理的惯性思维向系统经营运作的市场主体地位思维转变明显增强,并不断迸发出了一种内生驱动的、主动求变的积极变化,促进企业有质量、有水平、可持续发展。股份公司强化用户服务,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产品经理制,发挥产销研团队一体化“服务”优势,在已有12个重点用户服务团队基础上,新增加了奇瑞、宇通、众泰、上汽大众、本田等5个用户服务团队,实现对战略直供用户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开发新用户100余家,成功开发了德国威尔斯、海斯坦普、舍弗勒、无锡力达等重点用户。京唐公司持续深化汽车板EVI技术服务,不断提升体系支撑能力,提高汽车板品牌影响力,全年实现EVI供货50余万吨。首秦公司先后中标官厅大桥、黑河大桥、延崇铁路桥、郑济铁路桥等9座标志性桥梁工程,其中官厅桥是北京冬奥工程标志性工程,是第一座全裸无涂装耐候桥;黑河大桥首次选用Q420qFNH耐候桥梁钢,是目前国内最高质量和强度等级耐候桥。<Br>
破除“等靠要”,压实主体责任——<Br>
在市场主体的责任落实上,谁主动、谁到位快,观念、面貌和结果截然不一样。<Br>
2017年,钢铁板块各单位牢固树立“五自”意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规划、财务、安全、环保、信息化等企业管理工作,加强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首秦公司面对生存发展压力,将经营压力有效传导,在推行事业部制改革,实行全要素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实施“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基层改革创新,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释放了基层的活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长钢公司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创新,积极开展“三清晰”“三到位”,推进全员岗位责任体系建设,连续跑赢两头市场,企业经营状况显著改善,铁成本行业排名持续攀升、企业造血能力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实现扭亏为盈,创近几年来最好经营业绩。<Br>
2017年,水钢公司取得了减亏、止血、扭亏“三大战役”根本性胜利,实现了近6年来首次盈利。这固然有行业转好的客观因素,但绝不是偶然的,与努力转变“工厂制”管理的惯性思维方式,主动作为,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管理、转型提效、降低库存、减少应收、增加直销等工作息息相关。矿业公司实施“百元选厂”专项方案,与2016年水平相比,预计大石河加工成本降低8元/吨、水厂选矿加工成本降低5元/吨。通钢公司结合市场有利时机,以产品边际效益排序为原则,协调内部资源高效运作,确保有序排产和市场投放,生产经营结果逐步向好。<Br>
主动适应变化,实现“三个跑赢”——<Br>
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活力在市场、空间在市场、出路在市场。<Br>
只有主动研究分析市场,准确把握市场变化趋势,才能踩准节奏、抓住商机、跑赢市场。2017年,钢铁板块努力实现“三个跑赢”,钢材销售跑赢2.3%,国内原燃料采购跑赢8.3%,进口矿采购跑赢5.2美元/吨;生铁成本比行业平均缩差54元/吨;钢材单利比行业缩差118元;吨钢挖潜增效94元。矿业自产精矿粉制造成本排名进入行业前五,实物劳产率进入行业前三。长钢公司通过采购跑赢,使生铁成本大幅下降,全行业排名第7位,同比前进32位,跨入行业先进行列,创历史最好排名水平。水钢公司销售紧紧围绕提高钢材综合售价目标,变坐商为行商,变人求我为我求人,不断深入市场、走访市场,做好资源、渠道、品规、时点四个优化市场掌控能力的提升,实现了优钢比和直供比的新突破。<Br>
——转型提效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无论市场形势如何改变,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企业不可能有竞争力,而失去了竞争力的企业,又怎能有底气保生存、求发展。2017年,钢铁板块敢于下决心,敢啃硬骨头,稳步推进转型提效工作,劳产率提高31.2%。<Br>
内部管理优化——<Br>
钢铁板块各单位主要通过末位淘汰、竞争上岗机制,以及机构整合、站所合并、岗位复合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机构、岗位推进转型提效工作深入开展,使转型提效工作由扫“表面浮财”向深耕细作方向发展。<Br>
2017年,股份公司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22.65%。在机构和业务整合上,该公司打破传统机构设置、岗位细分和人员配置常规,压缩2个中层机构、11个基层机构,减少95个班组。能源环保部打破历史的组织界限,以及原有干法除尘岗位、压差发电岗位各处一部、各处一区的思想隔墙和现实隔墙,合二为一,提升效率55%;原矿业球团厂随延伸管理实现了“由工厂到工序的巨变”,人员减少了53%,同时累计整合减少100余个站所岗位。京唐公司学习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分产线对标,实施连铸与切割主控合并、热轧粗轧与精轧主控室合并、镀锡两条产线增加横跨通廓等措施,推进管理优化,精细精准提升效率。矿业公司物资公司将备件采购和材料采购机构进行整合,撤销北区仓储库科级机构,取消北区备件库和南区北库两个公司级库区;大石河铁矿撤销孟家沟工程队科级机构,实业公司撤销综合服务公司科级机构,对人员、业务进行整合。<Br>
职工创业中心功能逐步完善——<Br>
钢铁板块各单位通过建立创业中心,使转岗职工下得来、稳得住,并通过替代劳务派遣和外委外包等渠道实现创收,逐步完善了创业中心“蓄水池、减震器、孵化器”功能。<Br>
2017年,股份公司职工创业中心共接收转岗职工465人。该中心通过创新,开发网上可利用材拍卖系统、除尘布袋加工、金属结构加工项目等,创造了网络竞拍师、系统维护师、市场调研、用户代表、缝纫工、项目经理等新岗位,使转岗职工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涌现出“四进霸州”“三顾茅庐”“满分司机”“网络竞拍师”“当好排头兵”等许多积极上进、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诠释了“闯过去前面又是一重天”。目前,废次钢材销售注册的用户已覆盖华北、东北、华中和华东等区域10多个省市。2017年9月19日上午9点18分,在线钢材竞拍销售额突破1亿元,销售废次钢材30000吨,比同期低硫废钢回吃增收约36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Br>
与此同时,钢铁板块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干部人事制度、闭合“失血点”等项改革工作也有条不紊地推进,取得明显成效。<Br>
一个又一个难关的如期攻克、一个又一个奇迹的相继创造,增强了首钢钢铁业在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Br>
走向引领影响力日益彰显<Br>
——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所在。执着追求的首钢人持续把科技创新、产品引领放在重要位置。在汽车、桥梁、海工、核电、铁路、军工等行业,总能看到首钢的名字,首钢正在努力成为多领域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Br>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靳伟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关键是创新创造,这一点要牢牢把握住。”2017年,首钢钢铁板块紧密开展横向合作和内部协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搭建多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与下游重点用户共建联合实验室7个,促进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加速推进由“跟随”向“领跑”的跨越,呈现出崭新的气象。2017年,股份公司获得大公国际3A信用评级,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评定为“绿色标杆企业”。<Br>
新产品开发速度不断加快——<Br>
这一年,开发新产品93项。高等级汽车板用于朱日和阅兵检阅车,高等级取向硅钢应用于中国高铁第1套智能化变电站京沈线牵引站,大壁厚、高等级管线钢供货中俄东线,高等级桥梁板独家供货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高等级船板独家供货世界最大吨位散货船,高等级海工钢用于“蓝鲸1号”钻井平台,水电钢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5座大型水电站等,一批重大工程领域总能看到首钢的产品。<Br>
七项新产品实现国内首发——<Br>
准确把握钢铁行业新趋势,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在世界钢铁科技创新体系上找准坐标,不断推出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首创工艺技术和首发产品。<Br>
这一年,首钢实现增强塑性双相钢DH780+Z、化学品船用复合板A500+S31803、特厚奥氏体不锈钢轧制复合板345R+904L、免涂装塔架用钢SQ420NH、热轧精冲钢SK95、膨胀套管PZ801、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35SWYS8007项产品国内首发。<Br>
两项电工钢产品全球首发——<Br>
这一年,两款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电工钢实现了全球首发。全球首发产品之一的首钢35SWYS900无取向电工钢,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速驱动电机转子制造。该产品屈服强度达到950MPa,比世界上现有的电工钢最高屈服强度还要高150MPa,使用该产品制作成为驱动电机转子后,产品抗变形性将大幅提升。经综合测算,电机转矩提升11.3%,最高效率点提升0.7%,这将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实现飞跃式提高。另一款首钢35SW1700-H无取向电工钢则可同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速驱动电机定子和转子制造。该产品在保持铁损、磁感水平不降低的条件下,屈服强度达到470MPa,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Br>
一项新工艺开发实现国内首创。自主开发的RH-SVDC工艺,通过转炉终点钢水较高碳出钢-RH强脱碳控制,使转炉平均出钢温度降低,RH真空处理周期缩短,显著降低汽车板炼钢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洁净度,为汽车板大幅增量提供保障。<Br>
突破汽车板新工艺、大比例球团等一批关键工艺技术——<Br>
坚持“特、新、尖”的技术发展路线,不断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Br>
这一年,股份公司稳定的“双低温”IF钢批量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汽车板必要牌号U形卷取工艺常态化生产;股份公司转炉终点碳氧积控制最低达到0.00185,比肩浦项,世界领先。京唐公司实现Ti-IF钢铁素体轧制的批量生产,成材率提高约0.34%;大比例球团项目,提出生产碱性球团的适宜原料结构和工艺参数,并进行工业实验,效果良好;开展新球团粉和烧结粉用于球团的试验研究和工业试验,形成京唐二期球团可用的补充资源及使用方案。<Br>
多项科研成果获奖——<Br>
这一年,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12项次,新承担“钢铁流程绿色化关键技术”等14项国家及北京市等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型水电站用高强度易焊接厚板与配套焊材焊接技术开发应用”获得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编制修订各类标准58项,其中主持修订国际标准1项,在“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大数据分析报告中,首钢名列冶金行业第一位;获专利授权522件,首钢集团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Br>
——发展智能制造是钢铁工业实现提质增效、提高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2017年,推动企业由“首钢制造”向“首钢智造”转变,使钢铁板块智能制造获得了新的提升。<Br>
钢铁板块各单位通过信息化建设倒逼流程再造,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推动钢铁制造向智能化转型,多地完成天车遥控改造99台,促进首钢钢铁业的提质增效。<Br>
这一年,股份公司硅钢一冷轧智能工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用户精准服务、产品研发两个系统进入系统设计阶段;酸轧二级模型优化已进入实施阶段;质量过程控制、设备状态诊断、能源管网地理信息及管控、环境在线监测与安全等5个系统现处于实施方案优化阶段。智能仓储项目完成现场无人天车设备安装调试,目前51台天车全部完成改造;酸轧拆捆带机器人完成设备安装,正在进行调试优化;连退机组自动取样机器人在厂外进行集成测试。京唐公司在国内首创了自动造球技术,已实现单台球盘自动造球;首次提出并实施了台车在线运行监视和管理功能,为检修、维护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做好了数据基础。通钢公司目前正在对大宗原燃料、材料、设备等采购功能进行系统开发。长钢公司完成了财务管理与大宗物料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实施,财务核算系统目前已实现收、付款业务全部在系统中流转,销售业务与财务同步对接,初步完成ERP系统的搭建。协同办公系统在股份、水钢公司上线运行;电子采购平台已推广至长钢、水钢、通钢等外埠基地。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在各钢铁公司上线运行。<Br>
一项项创新,一次次突破,首钢钢铁业正从“跟随”向“领跑”转变。<Br>
提高质量竞争力全面增强<Br>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放眼全球,以质取胜,首钢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高端制造进一步走向世界。目前,汽车板跃升国内第二,电工钢跻身世界第一梯队,镀锡板高端用户供货份额位居国内第二,家电板、管线钢、集装箱钢、桥梁钢国内占有率第一。<Br>
2017年,是首钢钢铁业历史上产品结构调整最好的一年。无论是高端产品、三大战略产品,还是EVI产品的产量和结构调整均发生了实质的改变,为首钢的转型发展带来了重大变化。<Br>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调结构、补短板成为首钢产品推进的最主要工作方向。钢铁板块的核心是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全面提升质量,扩大有效供给。2017年,钢铁板块各单位围绕“制造+服务”的目标,结合自身品种特点从“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强化产品制造质量、提高产品交付质量、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健全质量体系”等五个方面开展质量提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了切实做好质量提升工作,结合工序工艺瓶颈及用户反馈问题开展技术质量攻关,股份公司共开展51项公司级工艺质量攻关,产线制造能力和用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成功开发生产了超薄S65军用管线钢,使首钢管线钢第一次正式打入军用市场;成为宝马、吉利、长城、北汽、长丰猎豹第一大供应商。其中,向宝马公司提供的产品质量PPM月平均值优于宝马标准要求,在所有供应商中处于领先水平。京唐公司围绕高强钢生产稳定性的问题,梳理出DP钢全流程生产20项攻关,并制定《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难轧钢种生产管控规定》,冷轧双相钢订单量由年初的1.7万吨提升至9月份的2.5万吨。DP980最高轧制速度达到600m/min,且成功实现了DP980极限规格0.67mm的顺稳轧制,达到先进水平。首秦公司钢板探伤合格率有较大提升,从年初的98%提升至目前的99.5%。2017年船板、风电钢板锈蚀及粗糙质量异议发生率为零。贵钢公司动车车轴钢EA4T动车组车轴钢顺利通过铁路总公司的CRCC认证,取得动车组车轴国产材料的首件认证通过书。<Br>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只能来自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产品和服务。”<Br>
一年来,钢铁板块各单位通过强化全员、全面、全过程质量体系管理,全力提升产品质量促进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Br>
高端领先产品首次突破600万吨——<Br>
代表研发制造水平较高的高强度冷轧汽车钢板DP1180完成工业试制,标志着首钢超高强汽车板产品全面进入千兆级阵营,成为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超高强汽车板供应商。首钢薄规格高性能取向硅钢材料应用于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大型超低损耗、节能环保卷铁心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对中国智能高铁样板工程的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Br>
三大战略产品产量和结构持续提升——<Br>
汽车板产量全年突破300万吨,品种实现全车型覆盖,与50余家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建立供货关系,市场占有率排名国内第二。高端用户及日系品牌认证实现突破,已成为奔驰、一汽大众、福特、东风日产等高端用户稳定供货商。2017年获得奔驰两款新车型试模认证机会;通过上汽大众两个零件认证,并实现途观发罩内板小批量供货;通过一汽大众新宝来发罩外板20量份认证,400量份已完成冲压并现场判定合格;获得本田两款、东风日产一款新车型试模认证机会;推进东风日产GA软钢材料认证。<Br>
电工钢产量全年达到150万吨,完成8个无取向和4个取向电工钢新产品开发,实现新开用户37家。无取向电工钢扩大变频空调压缩机市场份额,行业占比达到47%,实现国内每2台变频空调就有1台由首钢供应;攻占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领域制高点,完成2台14000rpm高转速乘用车驱动电机设计、制造及基础性能测试;成功实现对上海电驱动、精进电动等5家用户批量供应;其中,四季度供应比例占到行业用量15%左右,成为国内第二家新能源汽车专用系列产品的电工钢制造企业。取向电工钢超额完成500kV及以上超、特高压变压器材料供应80台的年度目标,其中供应1000kV特高压变压器6台,各项指标优于设计要求;通过与中国电科院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强与国网的技术交流研讨,实现国网交流输变电1000kV双百万项目材料应用的突破,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无取向硅钢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取向硅钢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Br>
镀锡板产量全年突破40余万吨,订单量同比增长36%,实现国内高端用户全覆盖,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16%,成功迈入国内镀锡板生产企业“第一方阵”。<Br>
一年来,首钢京唐公司镀锡板产线成功进行产品认证50多项,通过欧洲阿达包装材集团体系审核和德国莱茵TUV集团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并成为第一家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镀锡板单位。K板已实现万吨批量供货,并出口意大利、泰国,与中粮、奥瑞金、华源、昇兴和福贞等用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奶粉罐、红牛铁、DR材、高抗硫、高锡铁占全年镀锡板五大重点产品接单量的43.62%。<Br>
桥梁钢等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Br>
首秦桥梁钢“强度最高、质量最好、品种最全”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Br>
这一年,成功开发系列耐候桥梁钢Q345qNH—420qNH,实现桥梁钢品种、规格、强度全覆盖。在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上公铁最大主跨跨度大桥——荆州长江公铁大桥,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钢拱桥——沪通长江大桥,世界上首座铁路在上、公路在下公铁两用大桥——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大桥,斜拉工艺结构世界首创——永定河特大桥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大、重点建设工程中广泛应用。向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供应钢板约1万吨,成为四家主要供应商之一。独家供应我国制造的世界最大散货船——新一代超大型40万吨矿砂船船板5万吨,为落实国务院《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国轮国造、国船国配、国货国运”战略构想做出突出贡献。<Br>
用户服务质量明显提升——<Br>
EVI先期介入是深层次技术服务,主要工作是全面介入用户产品研发到量产的各阶段并提供技术支持。首钢开展EVI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产品、技术和服务能力的优势,协助用户共同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等,受到用户的青睐。2017年,EVI供货量为100余万吨,EVI先期介入由汽车板、电工钢拓展到所有重点产品,着力推进42项重点工作,通过EVI粘结用户的能力越来越强。实现7款新车型的EVI实践,涉及“整车多项”和“技术专项”项目,包括北汽新能源C35DB新车型选材推荐和材料利用率分析、众泰汽车M12新车型零件成形性评估和抗凹性研究、郑州日产P15新车型技术降成本、上汽大通SV63及SV51新车型材料利用率分析等;在材料利用率提升、热成形工艺设计、零部件抗凹性评估、碰撞安全评估等方面能力有较大提升,通过EVI实践活动实现了整车供货,获得东风、海信、中粮包装优秀供应商,成为宝马国内最大供货商。<Br>
同时,积极构建“驻厂代表、用户代表、用户经理”三级市场快速响应机制,为用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2017年,首钢销售公司经过7年艰苦努力,汽车板成功挤进日系车企,成为“日系元年”。<Br>
一组组数据、一张张成绩单表明,首钢钢铁业正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Br>
深化管理协同力显著提升<Br>
——建立钢铁板块管控平台,实现钢铁板块集中统一管理,是集团深化总部管控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2017年,钢铁板块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形成了强大合力,释放出新的活力。<Br>
管理职责更加清晰,管理层面更加延伸扩展。首钢钢铁板块在2016年初步形成“生产组织全覆盖,铁前管理有突破,产品制造有分工,区域管理广协同”的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2017年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和进展。这一年,通过编制《钢铁板块权力清单》,确定了涉及17个职能领域、76项关键业务、208项关键事项、376项关键环节的权力清单架构,推进钢铁板块管控制度化、规范化。通过组织钢铁业围绕“改善经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三条战线开展工作,制定涉及双百工程、产品推进、质量提升、产销一体化、产融结合、提高两金周转率等多方面内容的13项专题攻关方案,实现各项工作标准、进度评价的闭环管理。2017年,钢铁板块两金周转率比上年提高2.08次。<Br>
积极推进绿色行动计划,主动对接国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打响蓝天保卫战。不断强化环境保护基础工作。钢铁板块建立了在线监测集中管控平台,保证在线监测数据可控。股份迁钢、京唐、通钢环境管理体系通过外部年度审核,顺义冷轧、水钢通过环境管理体系换证审核,京唐通过清洁生产审核。<Br>
为进一步完善板块管理职能,夯实板块管理基础,2017年在机构设置上,针对股份公司存在的没有专门负责板块管理部门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论证,在相关专业部门分别设立板块管控服务室和对外投资管理室两个基层机构。同时,为推进经验共享,共同提高、共同进步,钢铁板块先后召开了首秦基层改革创新经验交流会、长钢铁前管理创新变革经验交流会、股份公司本质化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会。<Br>
——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协同能力是一个大型企业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7年,钢铁板块协同范围更大,合作深度更广,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了条件。<Br>
钢铁板块内部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人力、设备、库存、资金、信息、知识、技能等资源的共享、互补和协作上。这一年,无论从人员到技术、从采购到物流、还是从检修到产线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取得新进展。<Br>
采购协同——<Br>
钢铁板块打破了一业多地的省域边界,通过联合采购、招标采购,为各单位统一采购资源,实现协同采购,降低成本。进口矿采购方面:利用一业四地规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开展波段采购和资源保供,提高保供能力和资源运作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国内原燃料采购方面:运作长钢火运、汽运炼焦煤享受山西焦煤集团长协用户政策;2017年以来,物资供应公司为长钢公司煤炭采购降低成本近3100万元;打破西南煤炭采购困局,为水钢采购炼焦煤;通过物贸平台,为通钢采购地方炼焦煤,降低了通钢采购成本并丰富通钢急需煤种供应渠道。备件采购方面:确定以钢铁板块各基地利用首钢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各基地以相同工艺产线、相同设备品牌专业、相同供应商为切入点,从消耗量大、通用性强的备件作为具体目标实施的原则,明确了备件协同采购项目范围和系统开发方案及相关业务需求,制定节点计划安排。目前,已完成备件协同采购评标工作。<Br>
产线协同——<Br>
积极做好区域协同,板块产线分工工作。热轧产品主要按照产线特点、用户指定、物流成本最低、小品种集中等原则进行分工,焊瓶钢、锯片钢、搅拌罐用钢、工程机械用钢等钢种基本全部归股份公司生产;车轮钢、电力塔架用钢、风机用钢、涂镀用钢等个性化高强钢归京唐公司生产;酸洗订单以家电配套企业所需的普通酸洗产品,放到京唐基地,汽车主机厂和品种酸洗产品放到迁钢产线,以发挥快速和效益优势。<Br>
通过加强股份、京唐产线分工,推进了产线优势互补,提质提效。积极组织短浇次攻关,加强产销协同,板坯互调,减少了短浇次。加强技术协同,整合各专业技术骨干,先后围绕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能源环保管理组织开展研讨会21次,统一了工作评价标准,建立完善快速协同反应机制。<Br>
区域协同——<Br>
钢铁板块推进唐山地区和迁安地区的资源共享,互通互用,高效协同,减少重复性组织和重复性劳动,提高整体效率和效益。2017年,进行了迁安地区衡器集中计量系统整合项目建设,实现股份、矿业与中化系统的兼容和系统整体的稳定性,保证了系统的顺利上线和高效运行。从8月21日开始,协调迁安地区衡器集中计量系统整合项目,对35台套衡器组织开展了集中计量管控,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打破了迁钢、矿业和迁焦公司的隶属关系,实现了首钢迁安地区的300平方公里范围的所有大型衡器集中管控。<Br>
检修协同——<Br>
钢铁板块打破地域界限,实现了多地多支队伍的检修协同,单位间的检修协同从单纯的人员支撑向技术和人员同步支撑转变,发挥基地间的技术优势,提升检修水平,节约费用762万元。2017年以来,组织各单位开展20余次检修协同工作,主要服务基地有伊钢、水钢、通钢、股份、首秦等多家单位。<Br>
质量协同——<Br>
钢铁板块制定的《四地钢铁业钢产品交货标准管理办法》正式下发执行;针对“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建立了EVI供货产量、到货兑现率等质量管理指标,通过月指标进行衡量和掌控。做实质量计划,取消操作要点,组织进行质量计划的全流程整改,规范牌号管理,进行特殊组织方案瘦身,实现标准化的生产。<Br>
物流协同——<Br>
钢铁板块积极推进首钢唐山及迁安地区物流资源整合,提高产品自有码头集港量,迁钢热轧、酸洗产品全部转至自有码头,硅钢逐步组织增量,2017年迁钢钢材产品通过京唐公司自有码头集港预计超过120万吨。<Br>
强化管理体系建设,板块协同能力明显提升。各单位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进一步形成板块合力,提高了化解市场风险的免疫力。<Br>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把握时间节点,树立工作坐标。2018年,首钢人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向“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钢铁产业集团”目标砥砺奋进,把光荣与梦想写进历史深处。<Br>
记者感言:<Br>
回望2017年,首钢钢铁板块各单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想象的奇迹,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提气的答卷。<Br>
这一年,钢铁板块营业收入、盈利能力、产品结构调整均创出近年来最好水平,成为其三大重要标志在首钢的发展坐标上留下崭新的标注。<Br>
成就的背后往往有深刻的内涵。这一年,钢铁板块各单位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进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成效、新突破。无论是市场主体地位有效落实,还是科技创新、产品引领;无论是“质”的提升,还是板块管理创新,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得了可喜成绩。<Br>
成就,是过往的辉煌;新的一年,又是奋进的新起点。<Br>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坚持改革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驰而不息、奋发有为,共同书写首钢钢铁业更加精彩的新答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