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炉火映初心——记退伍军人、炼钢厂张海青
2025-08-15
在机器轰鸣的转炉炉台,奔流的钢水映照着正在全力拼搏的身影。他叫张海青,是炼钢厂转炉作业区冶炼丁班的带班长。从军营到钢厂,从军装到工装,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和担当。
初到炼钢厂,张海青被分配在转炉作业区,从此,一顶红色的安全帽,一身厚厚的阻燃服,一双笨重的劳保鞋成了每天不变的穿搭。机器轰鸣的厂房,钢花飞舞的炉台,一路小跑的工友,也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从一名基层的炉前工干起,从此他也成了那个在炉台上一路奔跑的人。
“我也要炼好钢!”张海青每天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和学不完的东西,每天最早去炉台,最迟出厂房,班前学理论,班中学技术,班后写总结,几年时间下来,他的笔记密密麻麻,这是他成长的印记,也见证了他从一个炼钢新兵迅速蜕变为炼钢技师、班组长,在他的管理下,所带的徒弟也都快速成长,成为炼钢厂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工友就是我的战友。”这是张海青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班组长,他把军队的优良作风带到了班组管理中,用真情打动每一位战友。对于新入职的大学生,从安全到技术再到设备,他更是要一对一进行辅导。有一次,实习生小李在配加合金时计算出错,导致钢水成分超标,自责的不敢再进行操作。张海青看到后进行安慰、开导,并在班后给他“开小灶”,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技巧,耐心讲解。一个能讲,一个愿听,在他的鼓励下,小李进步飞快,在每个月的班组成分控制排行中总能位居第一。
在冶炼丁班有一项铁规定,班前会的坐姿要挺胸抬头,工具的摆放要整齐划一,操作的流程要标准规范,安全防护要像战地警戒那样一丝不苟。在他的带领下,班组连续多年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各项生产指标也位居首位,2024年被评为炼钢厂“先进班组”荣誉称号。
哪里有任务,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有退伍兵的身影。一次,作业区组织人员进行汛期前排查、清挖厂房顶排水渠工作,室外温度高达34摄氏度。刚下夜班的张海青走出厂房看到这一幕,二话没说就跟着小分队,顶着烈日爬上了几十米高的厂房顶,清理排水渠。在厂房顶,他先转了一圈,观察好现场情况,确认了安全地势,细心的他发现在房顶边缘有好几处漏雨点,由于彩钢瓦上的凹槽只能顺着一只脚通行,又处在房顶边缘处,清理起来困难很大,于是他让其他同事清理中间位置,他则一个人俯身蜷缩在彩钢瓦上,把提前准备好的专用胶带裁剪开,先把漏雨点用棉纱清理干净,再用胶带把漏雨点一个个粘好。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奋战,厂房顶全部清理完,为安全作业提供了保障。浑身湿漉漉的张海青虽然满身疲惫,但望着眼前的劳动成果却格外高兴。
炉火熊熊,钢花闪闪,映衬着炉台上忙碌的一个个身影,张海青是其中的一个,二十多年的坚守是初心、是责任,更是对平凡岗位的爱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