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钢

“熊猫血”司机王卫东:用热血传递生命之光


2025-08-08

首钢精神,首钢担当

作为国有企业

首钢在公益事业上坚决扛起社会责任

而无数平凡的首钢人

用善意之举诠释了爱的力量

作为首钢长钢运输部

一名内燃机车司机

王卫东不仅在岗位上坚守奉献

更在公益道路上坚持付出

用热血传递希望

王卫东是首钢长钢运输部铁路生产运输作业区的一名内燃机车司机,主要负责高炉铁水拉运。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工友一起来到采血车前准备义务献血。经过登记、检查后开始抽血。当检验结果出来时,采血的工作人员显得异常激动,原来,王卫东是珍贵的Rh阴性AB型血的拥有者。这种血型也被称为“熊猫血”,在长治市,拥有这种血型的人很少。在向王卫东详细讲解这种血型的珍贵和稀少以后,工作人员询问王卫东是否愿意作为义务献血者,随时为稀有血型的需求者提供血液。王卫东想都没想就在征求意见书上签下了名字。他说:“这是挽救生命的好事,咋能不行呢。”也正是从那一刻起,王卫东的生活与献血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长治市中心血站的“名人”。

内燃机车司机是一份既劳力又劳心的工作,但王卫东从未因为工作的辛劳而拒绝为他人献血。2003年的深秋,工休在家的他突然接到长治市中心血站的电话:一名出了车祸的患者由于失血太多,被送到医院后已经不省人事,急待Rh阴性AB型血源到位做手术。挂断电话,他急匆匆地和家人打了一声招呼,就打车来到医院。因为他的及时赶到,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2005年6月20日,王卫东接到长治市中心血站供血部的电话:潞城市医院有一位产妇因大量出血急需输血,需要的正是Rh阴性AB型血。十万火急,王卫东立即向单位领导说明情况,并向同事交接好工作上的事情,便坐车来到了潞城市医院,500ml的宝贵血液,挽救了一对母子的生命。

2012年7月,身在外地的王卫东接到长治市中心血站的电话:一位急需手术的患者需要Rh阴性AB型血。因为无法立即赶回来,所以血站又去寻找别的血源。王卫东回来后,正赶上夜班。期间,他再次接到长治市中心血站的求援电话。第二天,王卫东顾不上下夜班后的劳累,急忙赶到长治市人民医院,为患者捐献了宝贵的血液。事后,王卫东才知道,这位患者的手术已经因为血源延迟好多天,而他是全市最后一个能提供“熊猫血”的人。经历了一夜的劳作,又马上献血,导致他采完血后出现头晕的现象。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王卫东却非常开心,他说:“我又一次帮助了需要的人。”

一次抢救,意味着生命的延续。王卫东愈来愈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身体流淌的血液对他人、对社会是多么重要,因此,他献血的范围也逐步扩展和延伸。

2007年10月31日,他与26名稀有血型的自愿捐赠者,在长治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的组织下,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RH阴性血源应急准备献血。

为了保证血液的质量,年龄一天天增大的王卫东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苛。爱吃肉,忍忍,多吃些清淡的食物,避免形成高血脂症影响血液质量。2013年体检,发现转氨酶略高,他便开始体育锻炼,使转氨酶恢复正常。他说:“既然是特殊血型,就得好好保护。”此后,体育锻炼也成了他工作之余的必修课。

当问到王卫东为什么会这么做时,他说:“血液珍贵,但能挽救他人的生命,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珍贵,更有意义。”平凡善举,是重生,是希望,更是生命的延续。而于王卫东而言,生命的意义在于用自己朴实的行动去照亮和温暖他人,他将会用滚烫的热血传递这份大爱,用行动展示钢城儿女的担当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