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 火红炉台追梦者——记首钢劳动模范、炼钢厂转炉作业区冶炼乙班7号炉炉长白京


2025-05-06

小编的话:从设备前的精密操作,到创新工作室的聚力攻关;从生产线上的躬身耕耘,到数字云端的技术创新,他们用双手诠释“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用智慧书写“钻一行精一行”的卓越,用坚守传递“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

劳模,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火炬。他们的故事里,藏着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甘于奉献的底气。他们用行动证明:平凡岗位亦能创造不凡业绩。即日起开设《劳模风采》专栏,带大家一起走进劳模的世界,聆听奋斗心声,传递精神力量。

在炼钢厂转炉炉台,有这样一个人,他不惧高温,不畏艰苦,勤学苦练,以坚韧的意志和精湛的吹钢技术,带领班组成员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突破,创下新纪录,践行着自己许下的诺言,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他就是炼钢厂转炉作业区冶炼乙班7号炉炉长白京。

投身于火热的炼钢事业之初,白京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做最好的炼钢工。面对复杂的转炉操作工艺,跨专业的他丝毫没有退缩。白天他跟师傅们在现场学习,晚上他自己学习理论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虚心向师傅们请教,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凭着这股子钻研劲儿,他很快就掌握了转炉的各项操作流程,也从炉前工、二助手、一助手迅速成长为转炉炼钢炉长。从初出茅庐的炼钢小白到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与努力,艰辛与不易。

转炉炼钢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每一个生产步骤也都紧密相连,作业区以龙虎榜的形式将各班组的关键指标晒出来,以激励班组之间比学赶超。看着墙上的成绩单,白京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关键指标一个个攻下来。”转炉冶炼周期是制约生产的一个关键,他深知,提高转炉作业率和缩短冶炼周期有着紧密的联系。“怎样就可以提高转炉作业率呢”?他大胆创新,改变传统补炉方式,采用“以吹带补”的方式,减少补炉时间。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耐材消耗和职工劳动强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转炉作业率。去年12月,冶炼周期创下了27.97分钟/炉的好成绩。

在“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工作中,他主动担当,带头攻关各项新技术。首先在“留渣、少渣”的冶炼中,边操作边总结,为提高留渣率,率先在本班组试验“二次留渣”的冶炼方法,经多次实践总结出,将炉子摇至245-250度左右,炉内留下合理的渣量,保证吹炼的平稳,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渣料消耗比计划降低了8.66kg/t,同时这种冶炼方法也在作业区进行推广。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他说,班组五个人就像五根手指,有一根手指不给力,这个拳头就攥不紧。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总是严格要求班组成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操作经验和操作技术传授给年轻的同事,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内部已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班组的发展贡献每个人的力量。在一次出钢过程中,当转炉后摇的时候,他通过监控发现炉体下方有一处颜色异常,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冷静的判断,迅速制定了方案。他首先和调度汇报,和下道工序沟通后,迅速跑回主控室,只见他将炉子缓缓向前摇,同步用对讲机指挥钢包车开到合适位置,将炉内钢水从炉口位置缓缓倒出来,精炼、测温、取样、开包、上钢,各工序之间步调一致,紧密配合,当一包钢水稳稳地落到大包回转台上的那一刻,大家悬着的心才落地。因为他的果断处理,生产得以有序进行。

他是带头人,用行动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奋斗诠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争第一的炼钢精神;他是追梦者,在求知、探索、创新的道路上永无止境。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努力奋进,在火红的炉台上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