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巾帼风采】匠心筑梦——记首钢巾帼标兵、动力厂王海燕
2025-03-13
在动力厂热电作业区75t/h锅炉运行班组中,有这样一位不同寻常的职工——王海燕,她是这个班组中唯一的汽机女主操,在这片以男性为主导的领域里,她以自己娴熟的专业技能、昂扬的工作热情和持续的创新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2020年,王海燕作为热电火焰QC小组的一员,以如何降低75吨锅炉脱硫出口烟气湿度率为目标,面对复杂的脱硫设备和繁琐的数据记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对运行工况进行持续记录,和团队成员对比了先进行业的脱硫设备出口烟气湿度率,最终确定了改进目标和具体措施。经过六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将烟气湿度率降低至7.7%, 并于2021年将这一创新实践总结为《降低75吨脱硫出口烟气湿度率》的QC课题,在公司内发布,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公司推进的“学巴钢”活动中,王海燕更是展现出了狠抓数据的钻研精神,“参数调整要像绣花一样细致。”这是她在工作中总结出的心得。王海燕通过对汽轮机日常运行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成功获取了最低汽耗与最大发电量之间的精准调整参数,经过与同班组成员的反复论证,她确定了75吨锅炉15MW汽轮机进气压力值应控制在3.43范围内。这一参数的确定,让汽轮机在保障发电量的情况下,使汽耗也达到了最低水平,确保了汽轮机最经济运行,相比厂内原定指标,王海燕对参数调整的成果更加明显,在她的带领下,所在班组在作业区小指标考核中屡次名列前茅。
TPM“两源”治理工作中也少不了她的身影,针对汽机凝汽器液位指示不准确需更换时必须停机影响发电量的问题,她提出了从凝汽器上下两端分别接一趟管,并在连接液位计的前段安装阀门的方案,这样在更换液位计时只需关闭阀门,无需停机处理,从而减少了机组启停次数,增加了发电量。此外,针对锅炉供水水质在线化验的送水工作,由于送检路远且送检项目多,每天14个送检瓶需要两人以上专门进行送水工作,她创新制作了送检小推车,大大减少了送检人员的送检频次和工作量,现在只需一人即可完成全天送检工作。这些看似微小的亮点,却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日常工作中,王海燕坚持早到晚走,对自己所属区域的汽轮机设备进行详细巡检,为了能更好的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她每天比别人更早来到工作岗位,巡检也比别人更多几回,遇到停炉停机的特殊情况,她便一直坚守在岗位,直到问题彻底解决。她在干好岗位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操作技能,2023年,她参加了公司级第十八届技术比赛,并在汽轮机集控值班员项目中经过理论和实操的两轮竞赛,最终获得了总分数排名第二的好成绩。她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年轻一代汽机工,她耐心为他们答疑解惑,带领大学生进行汽轮机基础操作和巡检。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年轻职工迅速成长为了汽轮机岗位上的操作能手。
从细节入手,干中学、学中干,才能不断提升、不断进步。王海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匠心”,也用一项项扎实的工作证明:平凡岗位也能创造出不凡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