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新春走基层| 务实笃行助力生产


2025-02-10

新春佳节,大家或阖家团圆享天伦,或访亲会友话家常,或结伴出游赏美景。但在焦炉机侧、高炉平台、转炉一线、施工现场……随处可见一个个拼搏奋斗的身影,他们用责任倾情守护生产。请看——

高空“舞者”的别样年

当千家万户沉浸在春节团圆的温馨中时,在除尘喷煤作业区有一支高空“舞者”默默坚守岗位,他们就是原煤天车工。

原煤天车工,作为高空与地面之间架起的原煤输送“桥梁”,需要精准地将原煤吊运至配煤仓,保障整个喷煤系统的原煤供给。

今年春节,寒潮侵袭,冷风似刀,室外气温骤降至零下,天车工牛玉霞告别家人换上工作衣,戴好安全帽,步伐坚定地迈向通往 18.5米高空驾驶室的阶梯,狭小的驾驶室,便是她接下来十几个小时的“战场”。

每天坚持提前到岗,首先对天车进行一场细致入微的“体检”。从刹车装置是否灵敏,到钢丝绳有无磨损,再到抓斗能否正常张合,每处细微处都细心检查。

确认下方区域安全后,她开始了一天忙碌紧张的工作。手中操作杆如灵动的指挥棒,启动,天车平稳开启;平移,精准移动;抓煤,迅速稳准嵌入原煤堆;再升空、投放,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今天主要任务是将卸料4区的煤吊装到14号堆料区,这直接关系到卸煤车能否高效作业,保障喷煤不间断供应。牛玉霞深知时间就是效益,每一秒都珍贵无比。为缩短卸煤时长,她抓煤时眼疾手快、落点精准,各个环节紧密相扣,目光在抓斗与操作杆间飞速切换,抓斗在空中穿梭如织,不敢有半分差池。随着操作结束,卸煤任务完成。

日复一日的坚守,换来的是生产正常。平凡岗位,展现出别样精彩。

机工组的“行家里手”

春节期间,轧钢厂辅助作业区的轧辊管理员韩汉武毅然坚守岗位。他拿着游标卡尺,在待修轧辊存放区对一套刚下线的小辊径16螺轧辊进行认真测量,“16螺改50螺,保证没问题!”看着这套轧槽用尽,辊径已接近报废的16螺轧辊,韩师傅信心十足地向一旁的班组长说到。原来,刚才辅助作业区工作群里发来通知,机工组需要赶紧准备一套50螺轧辊用于年后新产品开发,本着“一切成本皆可降”的宗旨,韩师傅决定将这套小辊径16螺轧辊改槽再利用。

轧辊有了,还缺50螺检验样板和加工程序,韩师傅一刻不敢怠慢,他立即来到样板加工间,根据图纸编程、模拟轨迹、固定钢板、检查钼丝,终于,钼丝与钢板之间火花四溅,样板开始加工。晌午,韩师傅顾不得吃饭,利用CAXA数控编程软件绘制孔型图,并将程序拷至HCK8450数控车床,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50螺轧辊进入了加工状态,4个小时后,轧辊加工完成,此时的样板也“新鲜出炉”,经过测量,孔型达标。

接下来轧辊进入最关键的铣槽步骤,由于50螺轧槽孔型大,横肋要求3.6mm深,在铣制过程中不断出现铣刀发颤甚至刀杆断裂现象,韩汉武与铣车工不断总结经验,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加工转速和与之匹配的进刀量,铣槽结束后,立即刻字,终于,50螺轧辊加工完成,韩师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坚守一线、潜心钻研,他用对工作的耐心专注和精益求精,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岗位上的年味

走进炼钢厂转炉主控室,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操作台和监控大屏。转炉冶炼班组成员正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力把关每一道环节。

主控室里,转炉炼钢炉长坐在电脑桌旁,手不离遥杆,眼不离屏幕,密切关注着转炉炉火火焰的变化情况,随着氧枪指针的缓缓滑落,班组成员按照分工早已聚集在转炉炉门前待命。

“倒炉!”炉长一声令下,转炉缓缓向前倾倒,耀眼的炉光刹那间照亮整个炉台,也将班组成员们的脸庞照得通红。合金工熟练地戴好固定在帽子上的观火镜,仔细观察着炉内钢液的情况,待炉子摇至水平位置,确认一切安全后,随即抄起取样杆,快步贴在挡火门的一侧,将取样杆深深插入炽热的钢液中。

送样、测温、起炉,一切顺理成章。之后,大家纷纷来到转炉炉后,有的开钢包,有的准备碳粉包,有的用铁锹准备合金,大家有条不紊地投入到出钢准备工作中。

“温度合适,成分合适,倒炉出钢。”喇叭中传来主控室出钢的指令。转炉开始缓缓向后倾倒,一股耀眼的钢流奔腾而出……

加碳粉,入合金,起炉,开钢包……随着炉后精炼的顺利完成,一炉合格的钢水被吊往连铸浇注。此时,已是零点,大家笑着,互道新春祝福,稍作调整,便又紧张地投入到下一炉钢的冶炼工作中。

他们是钢水质量的把关者和守护人,因为有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生产才更有保障,年才更加幸福。

这里需要用心守护

远处,阑珊的灯火格外温馨。走在巡检的安全通道上,史芳芳紧了紧安全帽带,这是她在煤气柜岗位值守的又一个春节。

巡检通道上的灯光在寒夜中格外明亮,零下十几度的低温让呼吸凝成白霜。她握着防爆手电,和互保人一前一后沿着巡检线路进行夜班排查。每走过一个脱水器,都要驻足检查,看看伴热情况,看看溢流是否畅通;每检查一个风机,都要测量电机、轴承的温度和振动值;还要逐段检查煤气柜区域内所有的蒸汽管道,不放过每一个回水盒和疏水阀——这些看似重复的细节,都是守护钢城煤气传输线的关键。

中控室里,另外两个值班员正在紧盯电脑控制系统屏幕,监测三座气柜的运行参数点。“转炉柜前氧含量分析仪异常!”突然的警报声让所有人绷紧神经。

“转炉煤气柜前氧含量超标报警!”对讲机里传来同事的报告。

“电除尘前氧含量正常吗?”

“在正常范围内。”

“先中止回收,切断电除尘高压电源,上进口平台查看一下情况。”

经过查看,氧含量分析仪的透过率数据很正常,根据经验,应该是低温导致的异常。于是他们重新整理包裹保温棉之后重启了一下仪器,柜前氧含量分析仪恢复正常。转炉煤气可以正常回收了。

子夜时分,大家各自拿出自己的保温饭盒。“尝尝我家的酸菜饺子。”“我这里有带鱼。”热腾腾的蒸汽模糊了监控屏幕,却让每个人眼底泛起暖意。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煤气柜顶,他们开始了第4次全面巡检,一切正常。

煤气柜大门上挂着的两个大红灯笼,像两团跳动的火苗。在这个没有烟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守护着钢城最温暖的“心跳”。“严守规程,精心操作,确保供气安全!”这是他们不变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