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装准”守护钢水质量——记炼钢厂转炉作业区炉前工平小军
2024-10-30
“天车启动,请注意安全!”伴随着行车的语音播报,平小军手拿对讲机,一路小跑停在了8号转炉倾斜的炉口旁,8号炉开始兑铁了。
当行车副钩起吊的瞬间,他抬头看了一下行车上的电子称重显示器。
“慢点,小车往东开点,大车稍往南点,好!起副钩。倒炉、再倒点,好!”顿时铁花飞舞,火红的铁水向炉内奔涌,映红了整个炉台。短短的几句话,他指挥行车和炉长相互配合完成了这次兑铁任务。在行车回正的时候,他又抬头看了一下电子屏上的数字,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写下了一串数字100.3、33.6,此时203号行车已经吊着兑铁罐向北行驶,205号行车正吊着一斗废钢向炉台缓缓驶来。他又开始指挥行车装废钢入炉,可是这斗废钢不容易倒入炉内,2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成功。怎么回事?他迅速指挥行车落下查看,原来是有一块大废钢正好卡在废钢斗边缘,挡住了整斗废钢。3分钟过去了,炼钢工着急了,再不开吹就要影响整体生产节奏了,就提议这炉钢全铁吹炼。
“不行,铁水、废钢装不准,辅料、合金都不好配比,不仅消耗下不来,还影响钢水质量。”平小军果断拒绝并示意行车工多次升降副钩,使废钢斗前后倾斜,让卡壳的废钢“改斜归正”。
“起!再装一次。”随着行车副钩缓缓升起,废钢斗对准炉口,只听“咚”的一声,废钢如数倒入炉内。“8号炉,铁水66.7吨,废钢12吨……”对讲机里传来了平小军清晰的报数。随即,他跑到主控室,看了看物流上显示的装入量,铁水误差0.1吨,他在纸上打了个对勾,代表这一炉装入量准确。
平小军是一名普通炉前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取铁水样、指挥行车装铁水、装废钢,看似简单却是炼钢工序的第一步,承载着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每一炉的装准直接决定着整炉钢的辅料配加及合金配比,关系着钢水的终点成分。罐与罐重量不一样,行车与行车不一样,这都影响到装准的成功率,久而久之,平小军与行车工、炼钢工之间形成了无形的默契,他们能通过手语示意准确传递信息。
他每一次操作都坚持按操作规程进行标准化作业,提前计划,不急不躁,稳中求快。一个班,一个人,一部对讲机,两条腿,三座转炉,四部行车,备铁、兑铁、取样、测温。看似简单的工作,需要多岗位沟通,需要多区域协调,需要更多责任心。
经过他的努力,丁班装准率高达97.8%。装准率高了,喷溅少了,双命中率高了,消耗低了,指标好了,产品质量高了。他说:“确保装准率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绝不让一炉不合格钢水流入下道工序,要做就做最好”。真诚的话语,朴实的信念,他将这份真诚化作了动力,托举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