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领两融合| 创新工作室激发“新”动能——焦化厂炼焦作业区以职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开展创新活动纪实
2024-10-22
从人才培养到技术攻关,从成果创新到转化创效,近年来,焦化厂炼焦作业区以侯淑波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引领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班组技术进步,实现企业效益提升。
组建平台,激励职工创新创效。为了激励职工创新,焦化厂根据公司制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取得创新成果的职工、团队给予奖励,奖励的额度与技术成果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紧密挂钩。此外,还将项目成果、获奖证书等作为技术人员职称聘用、升职加薪的重要依据。炼焦作业区党支部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在焦化厂激励机制的鼓励下,努力推动侯淑波创新工作室成为焦炉生产的“攻坚团”、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团队合作的“风向标”,着力“让创新变项目,让项目变成果,让成果变效益”。
引领融合,创新人才持续涌现。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该党支部大力深化“一引领两融合”活动,把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创新引领的重要抓手,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课题调研、师带徒等形式,逐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队伍。在该党支部的支持下,职工创新工作室现已成为作业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该工作室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吸纳高校毕业生,给每位工作室成员压担子,分课题任务,让工作室成员将研究课题与解决制约焦炉生产的难题有机结合,采取灵活方式开展合作,培养各类技术、管理和复合型人才。该工作室还充分挖掘现有人才资源,设置了“师带徒、内训和外训结合传帮带”机制,使徒弟在创新领域快速成长,师傅获得物质精神双重奖励。在这一体系的运作下,工作室涌现出2名“新人”工程师,晋级高级技师1人、晋级其他技能等级6人次;获评公司技术比武状元2人。如今职工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创新人才孵化的摇篮。
成果转化,促效率效益“双提升”。侯淑波创新工作室作为一个重要的创新“引擎”,点燃了一线职工“敢首创”的热情。在创新工作室的集体努力下,成功自制焦饼中心温度测量装置,为焦炉炉温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2024年以来,科技创新项目立项3项、管理创新课题立项2项。在2024年创新成果评审中,《低成本脱硫脱硝技术在焦炉废气净化工艺的研究与实践》《焦炉无烟装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2项获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管理探索与实施》获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提高6m捣固焦炉炉头温度系数》QC成果荣获山西省优秀QC成果奖。提报合理化建议23项,实施并取得成果15项,经济效益48.67万元。今年以来共申报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受理发明专利1项。
“我们一项关于测量集气管系统液位的实用新型专利在班组推广应用,方便了职工的日常操作。”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说,“研发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后,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收获了不少社会效益,焦炉无烟装煤技术对促进焦炉环境治理有积极的意义。”
未来,该党支部还将进一步强化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和应用转化,积极推进焦炉生产向精细化发展。同时大力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建立健全常态长效交流互动机制,健全职工薪酬激励机制,持续点燃职工创新创造激情,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