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领两融合| 消险提效有新招:变“液”为“气”告别“苯”


2024-10-21

“分析值87.23mg/m3,与液体进样分析结果86.78mg/m3相接近!”

“这次预处理温度为170℃!”

“按照这个预处理温度继续进样,要反复进行确认!”

随着一阵欢呼,质量监督站煤焦分析室利用气体试样检测煤气中萘含量的实验成功。使用气体进样分析,将使此项检验分析告别甲苯和二甲苯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进一步夯实了安全根基,提高了工作效率。

焦炉煤气中“萘”含量检测是煤气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利用苯系物质对萘的吸收性,将煤气在甲苯或者二甲苯溶液中进行过滤,使煤气中的萘溶解至吸收液中,将吸收萘后的甲苯或二甲苯溶液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测定萘的含量,甲苯和二甲苯均属于危险化学品。由于煤焦分析班组没有专用试剂室,需要每天取样前到铁烧分析室领取试剂,延长了取样时间。

气相色谱仪可以利用苯标气做成苯含量图谱,检测煤气中的苯含量。能不能利用萘标气做成萘含量图谱,检测煤气中的萘含量呢?结合气相色谱仪检验原理,理论上是可行的。说干就干,购置了萘标气制作出了萘含量图谱,当大家信心满满地将煤气样品推入色谱仪时傻眼了,测试煤气中萘含量仅有10mg/m3左右,与液体进样分析值相差甚远。反复测试标气,含量与标值是吻合的。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经过反复推敲与试验,终于找到症结,管道中的煤气具有一定的温度,萘在煤气中呈现气态。将煤气取回化验室的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大部分的萘结晶后附着在取样器上,未能与煤气一同进入色谱仪,导致分析结果偏低。依此原理,大家对试样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加热预处理,最终得出在170℃中加热处理,可使煤气中的萘还原至取样状态。经过与液体吸收法分析结果对比验证,符合分析允许差。

利用气体进样进行煤气中的萘检验,取样时无需再使用甲苯或者二甲苯进行吸收,不但避免了危化品的使用,而且取样时可以与煤气中的苯试样同取一份试样、化验时同一图谱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