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 奋楫笃行不止步——记首钢劳模、焦化厂化产作业区副作业长申利敏
2024-05-09
申利敏,自2011年参加工作后,便投身于煤化工领域。十几年来,他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逐步成长为一名勇担当、敢作为的业务骨干,为焦化厂化产作业区的稳顺生产贡献着自己的最大能量。
追求极优创新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言语不多的申利敏总会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为了解决脱苯塔顶负压值偏低,塔底液位剧烈波动,严重影响脱苯系统的运行和粗苯产量这一问题,他深入现场和班组职工蹲守现场,沿着工艺路线分段诊断分析问题的原因。他鼓励攻关小组成员打破各自专业的壁垒,共同协作,每天下午召开研讨会,把攻关过程中遇到的堵点、痛点拿出来共同探讨,逐个攻破。他牵头制定预防液位剧烈波动控制方法及措施方案,深研细究每一个步骤,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改善,在立与破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方案确定后他组织人员对管道法兰进行了二次紧固,增加了稳压装置。经过一个月的实验验证,项目取得阶段性胜利。随后,他们还针对负压脱苯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制定了《真空系统高温法兰热紧固制度》,对之前的《真空泵管道维护规定》进行完善。作为焦化厂申利敏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围绕焦化厂化产工序组织开展了多项技术攻关课题和工艺优化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和工作室成员发明实用新型专利6项,这些专利为改善化产区域的稳顺生产,提高化产品产率提供了有力支撑。他组织撰写的《焦化厂化产品回收工艺优化与应用》获得2022—2023年度长钢公司科技项目二等奖,他指导的论文《焦化厂粗苯区域逸散气治理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获得首钢集团职业技能竞赛优秀实践论文二等奖。
追求极高标准
针对外送硫化氢指标波动、硫铵品质差的问题,他牵头带领技术人员进行分析。经过调研,他认为工艺运行不顺畅、设备问题多、操作不统一的问题是导致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他积极想办法,出对策,组织到兄弟单位学习操作和设备改造经验。有了理论支撑后,他们打破常规,大胆尝试,积极学习兄弟单位好的做法,一方面严格控制脱硫塔后煤气硫化氢含量在35mg/m³以下,另一方面制定了蒸氨系统、冷鼓氨水系统和硫铵系统联合操作方案,通过稳定剩余氨水含油指标在75g/L以下,降低氨水中机硫含量,控制氨水进入饱和器的流量,稳定氨水中吸附的硫化氢进入饱和器的总量,确保了饱和器后煤气(即外送煤气)硫化氢指标稳定在50mg/m³以下,为下游用户提供了稳定合格的焦炉煤气,缓解了下游用户的环保压力。硫铵指标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得到了用户的肯定。
追求极致效率
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切边不良缺陷,他牵头组织团队成员梳理目前产线存在的问题,设定项目目标和攻关计划表,挂图作战。
2023年,上升管余热用于替代煤气管式炉加热后,为了使新工艺更好地衔接,作业区组织技术骨干与施工人员深入研究,提出整改建议21条,监督实施整改21条,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投运。贫油、富油温度稳定率大幅提升,贫油含苯相比原来降低了0.4%,有效提升了贫油对煤气中苯的吸收效率,塔后煤气含苯也随之降低,稳定在合理范围。再生油温度提升有效提高了洗油的利用率,2023年吨粗苯耗洗油比上年度的消耗量降低11kg/t,年创效71.5万元。同时停用煤气后增加了焦炉煤气外送量,年创效四百余万元。
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竭尽所能解决“疑难杂症”,确保焦化厂安全稳顺运行,申利敏将会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