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创新| 变“固”为“液”,气相色谱仪拓展新功能


2024-02-19

近日,质量监督站接到一条“生产求助”:检测煤气管道附着物中的含萘情况。

接到任务后,该站立即组织孙倩工作室技术骨干进行实验分析。根据我公司生产情况,焦炉煤气中的大部分萘会在化产处理过程中随着焦油脱出,少量残留在净煤气中进入输送管道。萘会在低温下结晶成固体,但附着物中有没有含萘,含量是多少,则需要通过实验和数据来验证。固体萘的传统检验方法为湿法分析,需要用到萘结晶点测定仪、熔萘试管、无水硫酸铜等仪器试剂。如果采用湿法分析,则需要购进以上材料试剂,工作人员需要学习培训,否则无法及时开展检验。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利用现有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开展分析工作。质量监督站目前使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煤气中的萘含量,样品形态为气体,但附着物为固体,现用的气相色谱仪不能直接检测固体样品,必须将样品形态进行转换。经过查阅资料,结合气相色谱仪检验原理,根据甲苯对萘的吸收特性,大家首先取一定量的附着物进行破碎研磨,使用甲苯进行充分浸泡,使附着物中的可溶解成分全部吸收至溶液中,过滤,取清液待用;配置不同浓度的萘溶液做出萘含量图谱模板,将甲苯吸收液进样至色谱仪进行检测,色谱工作站可自动将吸收液中的各种杂质图谱与萘图谱模板匹配计算,从而检测出附着物中是否含萘,再通过峰面积和取样量计算出附着物中的萘含量。

经过反复实验,通过对比标样和模板进行验证,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管道附着物中的萘检验方法的分析数据稳定可靠,而且无需专门购进湿法分析所需的药品和器材,分析简便快捷,可为煤气生产和使用单位提供及时准确的分析数据,助力了生产稳顺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