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专栏| 轧钢厂尾钢精准控制成材率稳中有升
2024-01-04
近日,轧钢厂棒线作业区电气组对高速棒材尾钢长度进行了优化控制,有效避免了堆钢事故,减少了通尺,提高了成材率,产生效益200余万元。
轧钢厂高速棒材生产线主要采用高速圆盘飞剪对棒材倍尺进行剪切,飞剪的故障率和尾钢优化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材率。高棒上冷床装置为108米转毂式落料系统,轧制过程中,由于坯料长度波动较大,在正常剪切后,经常会出现0—43m左右的短尾,导致尾钢无法正常导入旋转转毂进入冷床,或倍尺飞剪剪不断而发生堆钢的情况,影响成材率指标提升。
为此,轧钢厂棒线作业区电气组决定对尾钢长度进行优化控制。首先,对目前国产高速棒材生产线中的尾钢长度控制方式进行研究,发现该控制方式是一种被动控制方式,只能解决最后一支倍尺的实际长度大于设定倍尺长度的情况,可以避免出现很短的尾钢,但其他倍尺过短或尾钢长度过长时,也会导致堆钢事故,且会出现更多通尺,影响成材率指标。
该组成员进一步取长补短,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提出改进思路,决定分别在4号、5号粗轧机间和8号、9号中轧机间各增加一个热金属检测器,根据轧制规格不同自动选择热金属检测器,从选择脱离热检开始到脱离精轧机后热检信号期间对尾钢进行跟踪,对所轧制的各规格成品材总长度进行测算,以便达到更精准地控制尾钢长度的目的。同时,他们还通过编制PLC程序和制作画面,在尾钢优化程序中增加了最低尾钢长度设定、优化定尺值等参数,将尾钢长度始终保持在最低尾钢长度设定值以上,既可以避免尾钢长度在30m以下,停留在旋转转毂前的导管内,还可以避免尾钢长度在42—43米左右,剪切时发生堆钢,有效减少了通尺量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