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专栏| 在创新创效中书写青春风采


2023-05-06

        小编的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强调:要在全集团大力营造重创新、敢创新、善创新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全力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推动首钢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大型企业集团的“最大增量”。今起,微信公众号开设“技术创新”专栏,集中展示各单位职工围绕经营生产中心任务,创新思路、创新技能、创新创造的务实举措,为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

        “长治市‘五小成果’一等奖、公司优秀青年创新工作室……”这是一间被各项荣誉“覆盖”的创新工作室,这是一个骨干青年争创先锋的团队,他们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用汗水和智慧服务轧钢生产大局,围绕制约轧钢生产的“瓶颈”问题,攻坚克难,大胆创新,攻克了一道道“卡脖子”难题,为轧钢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这就是轧钢厂杨诚潜创新工作室。

        2022年,借助公司“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活动契机,杨诚潜创新工作室成员围绕“提高棒材生产线机时产量”开展技术攻关,设计产能远超年生产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带头人、棒材作业区作业长杨诚潜和专业技术人员再接再厉,认真研究,并外出进行技术对标,最终发现可以通过精进无间隔轧制技术来提高机时产量,因此,杨诚潜创新工作室成员围绕精进棒材无间隔轧制技术展开攻关。

        工作室成员深入生产现场,对加热炉步进梁动作周期、出钢节奏及钢坯之间的轧制距离进行认真研究,将步进梁升降和平移分别下降1秒,周期平均用时达到33——34秒,比优化前提高了3.5秒;他们还对控制出钢信号进行调整,将出炉辊道热检位置向出炉口处偏移45°,检测距离移动1.5米,调整后,可以提前触发出钢信号,加快加热炉出钢速度;针对加热炉出钢节奏不稳定,容易出现工艺跑钢故障等问题,他们利用1号飞剪前热检信号判断节奏是否过快,并动手编制自动飞剪碎断程序,有效降低了出钢节奏不稳定性;通过1号轧机前的1号热检检测信号,判断前后两支钢坯的头尾部位置,测算轧件头尾部通过1号轧机的时间,实现降速,拉开两支钢的轧制距离,保证两根钢间隔误差不超10mm,同时也保证了轧制节奏的稳定性,满足了轧钢生产需求。经过一个月的程序设定测算、工艺参数修改,棒材生产线成功应用了“头顶尾无间隔喂钢”程序,使钢与钢之间的轧制间隔缩短了0.8秒,轧制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各规格小时过钢量比原来增加3支以上,年创效约430万元。

        工作室成员通过优化棒材生产线精整区设备布局,对棒材生产线精整区实施自动化升级改造,设备自动化程度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他们还对精整区域的冷剪前后辊道进行拓宽,大大减少小规格剪切弯头现象,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该工作室对棒材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革新改造80余项,累计挖潜创效约1272万元。

        创新路上无止境。工作室将不辱使命、主动担当,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发挥青年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轧钢技术创新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