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出版物

“学巴登钢厂,促长钢发展”管理创新实践探究


2022-06-29

        2020年3月,根据首钢集团主要领导在“德国巴登钢厂资料”上的批示精神及股份公司要求,为在规模扩张受到约束的前提下,走出一条属于长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长钢公司党委开启了“学巴登钢厂,促长钢发展”(以下简称“学巴钢”)之路。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长钢基本搭建起以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组织体系”,以公司、厂级、作业区、班组、岗位指标层层支撑的五级“指标体系”和以指标提升奖励、工作创新奖励、专业稳产提质奖励为主的专项“激励体系”的“三大体系”。2021年,通过构建1797项“五级指标”体系和实施1256万元的奖励,长钢创造了1.26亿元的经济效益,交出了学巴钢的优秀答卷。

        一、长钢“学巴登钢厂,促长钢发展”管理创新实践的背景

        长钢学巴钢,外在动因,来源于集团公司要求;内在动因,来源于生存发展需要。

        1.响应集团公司要求,长钢找到了更高更强更准的对标对象。

        “十三五”时期,长钢历经五年持续优化提效、降本增效,企业基础管理、技经指标、职工观念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企业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2020年是集团“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的关键之年。3月,集团领导张功焰同志在“德国巴登钢厂资料”上的批示:“请钢铁板块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也许就是今后我们要走的路。”4月,集团领导赵民革同志在首钢钢铁板块2020年一季度经营活动分析会上讲道:“我们希望巴钢这个案例,能成为我们钢铁板块贯穿全年、围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案例。”

        长钢公司积极学习贯彻集团领导的批示精神,在认真分析巴钢的成长路径后认为:无论规模、产品、工艺装备,长钢都和巴钢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巴钢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最大释放、先进工艺技术的升级、传统设备的持续改造,最终让自己成为世界一流钢厂。长钢对标巴钢,也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

        2.适应生存发展需要,倒逼长钢探索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

        走规模取胜之路,曾是长钢长久以来的想法。2015年以来,随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政策的落地实施,“绿色工厂”“清洁生产”在钢铁行业的逐步推广,长钢走规模扩张的念想不再现实。拥有360万吨的钢产能、7000余名在岗职工的长钢,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区域钢市中保生存求发展?眼睛向内,内涵挖潜,优化提效,降本增效,成为唯一取胜之道。

        对标巴钢也是富有挑战的,巴钢200余万吨规模、棒线材产品结构、700余名员工数量、2800多吨的人均产钢量,以及“劳动效率高、生存成本低、产品品质高、企业效益高、工艺技术先进、环保水平先进”等世界级别的标签和赞誉。但面对生存和发展的抉择,长钢没有理由不倒逼自己对标巴钢、学习巴钢,努力将自己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二、长钢“学巴登钢厂,促长钢发展”管理创新实践的具体做法

        巴钢的优秀举世公认,但国情不同、企业资源禀赋不同,如果对巴钢经验精髓的学习理解和路径方法选择存在偏差,极易半途而废。长钢深谙知不易、行亦难、知行合一才圆满,因而在学巴钢之初,便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1.两大讨论,凝聚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上的共识,很难形成行动上的合力,极难形成上下同欲、攻坚克难。

        基于学巴钢在推进长钢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为夯实学巴钢的思想基础,长钢党委在2020年和2021年的关键时间节点,认真组织开展了两次干部职工大讨论。

        (1)第一次大讨论——“学巴登钢厂,促长钢发展”。这次大讨论开展于长钢学巴钢的初期,为填补干部职工对巴钢的认知空白,为制订学巴钢实施方案,以及构建学巴钢组织体系、指标体系、激励体系,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讨论从2020年4月到9月,历时5个多月,围绕“巴登钢厂赢在哪儿”“学巴登钢厂,怎么学”“学巴登钢厂,要达到怎样的成效”三大问题开展。先是以长钢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研讨会形式组织领导干部带头讨论,然后组织35个基层单位、6000多名职工全员参与,实现自上而下、层层开展。

        第一次大讨论的特点是“虚功实做、问题嵌套、层层递进、由彼及己”。例如,“巴登钢厂赢在哪儿”的大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如何持续进行设备改造”“如何精细化管理时间”“如何持续推进全员创新”“如何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等7个小问题;讨论“学巴登钢厂,怎么学”,从部门(及专业、科室、作业区、班组、岗位)找差入手,思考如何改进、需要什么政策与资源支持,落脚到岗位、工序、协同、效率、效益;“学巴登钢厂,要达到怎样的成效”的讨论,突出了引导全体员工树立争当长钢高质量发展“答卷人”的理性。

        (2)第二次大讨论——“做有追求企业,做有追求职工”。这次大讨论是站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着眼于“十四五”开局之年,结合首钢集团主要领导对长钢“要站得稳、立得住”的殷切期望,长钢职代会提出的“已经实现的指标不降低、已经达到的水平不后退、已经取得的成绩不丧失”要求,以及长钢干部群众中出现的“喘口气、歇歇脚”的苗头,坚持以“空杯”的心态和拼搏奋进的姿态,起好步,开好局。

        第二次大讨论从2021年3月开始,历时4个月,通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科长和作业长、班组和职工,从三个层面共同聚焦长钢职代会确定的83项重点工作任务如何完成,“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如何更进一步,各自针对不同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伊始,长钢党委主要领导即阐述了“有追求”的三层含义。讨论过程中,干部群众坚持问题导向,探讨了形势和任务,剖析了既往指标的优劣,制订了个人提素计划。讨论结束,公司追求、单位追求、职工追求有了普遍共识:公司要保持成本优势,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把现有高炉和转炉建成行业最高效的高炉、最快的转炉,将产能水平发挥到极致,做精做优300万吨钢运行体系,力争达到360万吨钢生产能力,筑牢永续生存根基,让长钢职工端稳“饭碗”;各单位要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扎实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指标,为实现公司追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职工要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公司和单位的目标要求上,立足本岗,主动作为,不断自我提升,为实现单位追求做出努力和贡献。

        2.指标提升,找准抓手

        学巴钢,有了思想共识还必须找准行动的抓手。人的健康状况要看生理和心理指标,学巴钢的成效也必须通过技术经济指标进步,最终体现为财务报表的进步,体现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020年9月,长钢党委《关于引深“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学习巴钢精神,借鉴巴钢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从指标持续提升入手,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在成立以长钢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机构的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专业人员,紧密结合KPI考核指标、问责指标、小指标竞赛及能体现公司及本单位经济技术水平的关键指标、重要指标进行充分论证。在厘清每一项指标的行业先进水平、本单位指标水平在行业所处位置基础上,按照“每月改进,每季提升,全年突破”要求,由上到下,分层制定对接公司主要指标的厂级、作业区级、班组级、岗位级小指标。

        比如,炼铁厂对接公司产量成本指标,设定厂级指标11个,作业区级指标31个,班组级指标120个,岗位级指标162个。

         

        其中,为提高硅含量0.3%-0.6%的稳定率(二级指标),炼铁厂级,将该指标权重设置为20%,并参照历史最好水平(78.99%)和上年平均水平(76.27%),将指标值设定为79.28%;作业区级,为保厂级指标实现,在综合分析论证各自历史水平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8#高炉作业区设定硅含量稳定率为85.01%,9#高炉设定硅含量稳定率为74.96%,喷煤除尘作业区设定喷煤稳定率为100%;班组级,为支撑作业区指标,炉前班组甄选了出铁正点率、日出铁炉次、铁量差等3项指标,喷煤班组精选了煤粉水分指标;岗位级,则由高炉作业值班工长领衔选取了铁水物理热达标率、炉渣碱度合格率、班料批达标率等3个岗位具体操作指标,以及磨煤粒度指标。

        以小指标保大指标,以精细管控和标准化操作的严格执行,以日统计、日纠偏、日管控,确保生铁含硅稳定率从2020年的75.05%提升至86.57%,生铁含硅量从0.45%降至0.41%。

        炼钢厂对接公司产量、成本指标,设定厂级指标9个,作业区指标18个,班组级指标59个,岗位级指标95个,涵盖了铁耗、产量、质量等关键技经指标,列车时刻表、冶炼周期等效率指标,蒸汽回收、水消耗等能源指标。各承担指标部门按照体系要求,逐级分解压力责任,形成了厂级指标引领、作业区纵向支撑、系统横向管控的指标管理网。

        其中,围绕转炉日历作业率(91.56%)二级指标的达标创优,3个作业区合计设定6项三级指标,5个班组合计设定9项四级指标,10个岗位合计设定16项五级指标;厂级领导和专业科室分片包保,靠前指挥,挂牌督战;相关工序深入推行标准化操作;骨干党员领衔开展了降低出钢温度和缩短冶炼周期等课题攻关。

        2021年平均冶炼周期同比缩短1.80分钟;出钢温度实现了1646.72℃,较历史最好水平降低13.98℃;转炉一倒命中率达78.32%,较历史最好水平升高2.23%。

        3.三个体系,聚焦合力

        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几上几下的研讨、分析、论证,在2021年一季度,以公司产量效益为一级指标,以焦、铁、钢、轧、计财、生产等15家单位96项指标构成的二级指标,以各单位分解的292项作业区级指标、508项班组级指标、899项岗位级指标构成的“五级指标”体系基本构架完毕。

        为促进“五级指标”体系的有效落地,真正将指标提升的成效,体现到经营效益的改善上,体现到财务报表的利润增加上,长钢党委又搭配了“组织体系”“激励体系”。

        (1)组织体系。鉴于学巴钢促发展,是集团党委要求,是长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长钢起步即将学巴钢作为党委的重大政治任务,建立起以各级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

        组织机构。公司层面,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凸显学巴钢的顶层意志,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例会为常规平台,每月通报学巴钢推进情况,定期学习分享基层学巴钢的亮点,及时纠正学巴钢的意识和行为偏差;各单位党委(总支或支部)及所辖支部,凝聚党、政、工、团各方力量,引导支部战斗堡垒、课题攻关组织、创新工作室、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三八”红旗班组建设,形成学巴钢合力,促进学巴钢在基层具体、精细、可量化,将党建与经营生产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支撑。

        (2)激励体系。激励是组织最重要的手段,是达成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为了激发全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分成公司和单位两级激励。公司激励主要通过《首钢长钢“学巴钢经验、促长钢发展”激励机制实施方案》途径,单位激励由各二级单位依据公司相关制度制定。其中,《首钢长钢“学巴钢经验、促长钢发展”激励机制实施方案》包括了指标提升奖励、工作创新奖励、专业稳产提质奖励三个方面,指标提升1620万元,工作创新100万元,专业稳产提质120万元。

        指标提升奖励。分为进步类(Ⅰ)和达标类(Ⅱ),按指标数量和对公司效益贡献度,对二级指标完成情况作A、B、C、D四类评价。

        进步类评价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评价为A级;达到上年度最好三个月平均水平,评价为B级;达到上年全年平均水平(平均水平低于上年计划时,以上年计划为平均水平),评价为C级;比上年没有进步,评价为D级。新设无历史数据指标,由专业部门结合2021年1-3月实际,制定指标计划值和目标值,评价不设A级;完成目标的,评价为B级;完成计划的,评价为C级;未完成计划的,评价为D级。

        达标类评价指标,主要指标只存在完成与未完成两种结论的(如:故障率为零等指标),评价不设B级和C级,完成评价为A级,未完成评价为D级。

        单项指标满分为100分,评价为A得100分、评价为B得80分、评价为C得60分、评价为D不得分。有行业对标数据(参与排名单位数不低于30家)的,达到行业前十名,指标得分乘1.1系数。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相乘为本指标评价结果最终得分。

        按照上述评分规则,各单位单项指标得分按权重折算后,相加形成综合评价得分,综合评价得分低于60分不兑现奖励,高于或等于60分时,按比例兑现奖励。

        工作创新奖励。以“永远向现状提问题”为切入点,鼓励基层职工针对本岗位生产运行中发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创出新的技术诀窍和新的工具,不断解决问题,提高作业水平和效率。工作创新包括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方面。本次工作创新奖励继续采用设立创新基金的方式开展,按年度设立创新基金,每半年评价一次,由人力资源处、生产技术处牵头,相关职能处室参与审核。

        创新基金按照各单位生产任务大小、作业流程繁复,岗位设置、人员数量等因素设定定额标准。定额标准分为三个档次,一档基金10万元、二档基金8万元、三档基金5万元。

        创新基金按配置方式分为定额配置和非定额配置。公司焦、铁、钢、轧等12家单位为定额配置单位。职能单位 其他单位为非定额配置单位。定额配置基金的单位,由单位自主使用管理。非定额配置基金的单位,由申报单位按半年期向公司创新委员会申请使用。

        专业稳产提质奖励。为激励与生产结合较为紧密的专业(生产、技术、安全、环保、设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升专业管控水平,开展课题攻关,在对基层单位按年度设立创新基金的同时,对专业设立季度稳产提质奖励基金,具体标准为生产、技术、设备专业各10万元,安全、环保专业各5万元,2021年2-4季度共安排120万元(专业部门不得参与分配,管理方法实现创新的,可纳入公司管理或技术创新成果参与评比)。奖励基金由各专业结合专业管控实际制定具体激励办法,明确具体参与单位、项目、目标和奖励标准,经分管领导审核,公司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达不到既定目标的一律不提取奖励。

        两级激励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双向牵引职工长本领、提业绩、创效益。

        公司级,2021年4-12月的考核期,奖励兑现1256万元,占预算额68.2%。其中:指标提升奖励1082.15万元,占预算额66.8%,炼铁厂和轧钢厂两个单位年度获奖总额在200万以上,炼钢厂、焦化厂、运输部三个单位年度奖励总额在100-200万元,炼钢厂、炼铁厂两个单位月人均奖励水平超400元;工作创新奖励62.7万元,涉及生产技术、设备管理、信息化等8个专业76个奖项;专业提产稳质奖励110.65万元,涉及生产、技术、设备、安全、环保5个专业。

        基层单位,对于奖金的分配,坚持重点激励的同时兼顾公平,奖励额大幅向承担指标的作业区、班组和个人倾斜。如:销售中心为有效调动销售人员跑市场、拿订单、增效益的工作积极性,制定《直供直销奖励实施办法》,对最赚钱的品种实行加倍奖励,2021年长钢直销比达76.5%。轧钢厂2021年拿出206万元专项奖励,用于学巴钢关键指标竞赛、产品结构调整奖励、学巴钢小指标专项奖励。采购中心每季评出3名明星党员、3名明星采购员,进行内部表彰奖励,形成“人人追求小指标,小指标促进大指标”的良好氛围。

        4.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学巴钢对长钢来说是新鲜事物,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巴钢的经验做法,是从巴登钢厂的资料中和集团各类会议的学习宣贯中学习感悟。“五级指标”体系则是从长钢实际出发,为将学巴钢的成效,真正体现到财务报表上推出的举措。

        受能力、水平、认知限制,在指标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在指标推进之初,长钢党委书记亲自带队,到主要推进单位一家一家调研,形成指标分解共识。推进过程中,对指标分解科学、措施支撑得力的单位,常以现场参观、党组织书记例会经验交流会、长钢媒体刊发优秀做法等形式,通过典型选树、思路借鉴,不断拓宽学巴钢的思路与措施。例如,2020年11月组织党组织书记现场参观轧钢厂、炼钢厂关键指标分解和挂牌督战做法,2022年元月召开“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总结表彰暨经验交流大会。每月召开的党组织书记例会同时是“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工作通报和经验分享会。通过上述做法,在一点一滴的分享中,各级党组织书记更自觉地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他们通过更务实的作风和举措推进学巴钢持续走深走实。

        基层典型选树包括:

        (1)熔剂厂为提高CaO(88-90%)稳定率,组织4次专题研讨,对指标上下限进行论证,拟定窄区间控制作业指导书,统一四班操作。同时,将管控源头向上游延伸,将20-40mm方孔筛更换为20-40mm圆孔筛,将进厂原料粒度从20-55mm提升至20-40mm。借鉴水泥行业“升重筒”评判每升熟料质量的测量方法,自创能够对提升CaO88-90%窄区间进线率大有裨益的测量工具--升重筒,为完善CaO窄区间控制作业指导书,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

        (2)采购中心按排名、跑赢等指标倒算采购成本,业务部门每日算甚至每单算,分析每一单采购对采购、跑赢、降本等指标的影响,每日在采购中心早调会上通报;每周对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及时研究市场变化,解决采购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对经营、小指标提升等情况召开经营分析会,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升,确保全年指标提升。2021年进口矿到厂口径跑赢普氏指数18.82美元,在集团排名第一,焦煤累计采购成本排名行业第二。

        (3)长钢工程公司,虽然没有承担指标任务,但为提高检修质量,高效服务生产一线,在电工、焊工、钳工岗位,全面铺开“班后一小时”学技术提技能行动。经一年多的学习充电,电工专业90%以上的学员已将所学的变频器应用技术、PLC编程维护技术、触摸屏组态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焊工专业通过手工电弧焊5项技能培训,越来越多的焊工能熟练掌握各种焊接工艺技术和操作技能。钳工专业完成了量具的正确使用、液压基础知识、设备找平找正、风机维修和减速器装配等现场常用五项技能的学习,解决了原先依靠厂家完成的烧结脱硫脱硝增压风机、炼铁高炉TRT转子叶片密封更换、炼钢的一次除尘风机在线动平衡、轧钢高线的吐丝机等设备维修问题,降低了外委维修费的同时提高了维修效率。

        三、长钢“学巴登钢厂,促长钢发展”管理创新实践的推进效果

        两次大讨论凝聚的共识,“三个体系”形成的合力,党组织书记例会搭建的擂台,助力长钢基础管理不断夯实,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多项关键指标和重要指标不断突破历史最好水平,以学巴钢1.26亿元的经济效益,支撑长钢2021年提前4个月完成集团年度利润目标。

        1.多项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2021年,在一级指标超额完成基础上,96项109分项二级指标中,391项次超过2020年度最好水平,占比40%;221项次超过2020年度最好三个月平均水平,占比23%;225项次超过2020年度平均水平,占比23%。

         

        炼铁厂生铁含硅稳定率从75.05%提升至86.57%,生铁含硅量从0.45%降至0.41%。高炉利用系数、烧结机电耗、焦炭负荷等9项指标突破2020年最好水平,生铁合格率、一级品率进入行业前五,平均热风温度等4项指标进入行业前十。工序增效2352万元。

        炼钢厂转炉一倒命中率、钢坯一检合格率、蒸汽回收量等5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占有历史最好水平记录项目的71%;铁耗、周品种计划兑现率、直轧及热送比率超上年3个月最好水平,9项二级指标累计平均水平全部超过上年平均水平,占指标比重的100%,工序增效438万元。

         

        2.精细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学巴钢提指标的过程,也是巴钢“永远向现状提问题”“以秒为单位”的理念逐渐向长钢基层渗透,在干部职工头脑中扎根生根的过程。干部职工们将对巴钢管理精髓的感性认识,自觉转化为岗位提升的理性思考和实际行动。

        (1)时间管理更加精细化。学习巴钢“以秒为单位”的时间管理理念,五个主要生产单位共计建立7个列车时刻表作业单元。炼铁厂编制了高炉冶炼时刻表和烧结生产时刻表,生产计划性更突出,上下工序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因素基本消除,八高炉连续稳顺运行2164天,九高炉第二代炉役连续稳定顺行989天(截至2021年底);炉前班组将出铁间隔分解为走罐、进罐、开铁口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打开分析,优化操作,缩短作业时间,高炉开铁口时间从40分钟缩短为25分钟,出铁炉次从2020月均13.3炉次提升至2021年14.4炉次。炼钢厂建立“列车时刻表”生产组织模式,合理协调匹配转炉,缩短冶炼与连铸拉钢周期,8月份列车时刻表准点率达65.7%,2021年冶炼周期同比降低1.80分钟/炉,30分钟以内冶炼周期占比50%。轧钢厂棒线作业区借鉴巴钢“误工管理”的概念,通过对4个班组更换轧机操作步骤、用时、动作等逐一进行分析,形成定人员、定动作、定时间的具体规范,2021年轧机平均更换时间同比减少30分钟/次。

        设备管理更加精细化。学习巴钢预防性维修和点检相结合的检修维护模式,各作业区按照区域设置不等数量的专职点检员,以包机点检与专业点检相结合的方式,使点检工作网络化、专业化、制度化全覆盖,确保及时、全面掌握设备的磨损和劣化程度,及早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长钢2021年非计划停机率同比降低0.35‰,轧钢厂高棒精轧机非计划停机时间由月均3小时降至1小时以内;高炉定修由3个月延长至4个月,在降低500万元定修费用,降低炼铁动力能源介质消耗的同时,同步带动炼钢、轧钢、焦化、熔剂工序检修费用大幅节约。

        (3)成本管理更加精细化。各作业单元,将构成成本的要素逐一打开,一项一项制定攻关措施。如运输部针对局车停时26小时的状况,走出去对标学习。对外,加大与铁路部门沟通,最大限度压缩国家车在厂区停留时间。对内,将进厂核对品名、解编、上货位控制在1小时内,单批次控制在6小时内,收获了局车停时19.23小时的历史记录。焦化厂在满足焦炉生产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各皮带的输送量,使煤塔存煤量保持在较低水平,以减少煤塔中水分的挥发时间,较好地保证了入炉煤的质量,使塌煤率由0.5%降至基本不塌。为降低干熄焦烧损对焦炭的损耗,对干熄焦循环气体CO浓度进行精细化管控。为提高焦油回收率,适时监测初冷器冷凝液喷洒量,保证喷洒量在设计值偏差范围内。同时,定期化验冷凝液成分,调整初冷器冷却后煤气温度控制在21℃左右等等。动力厂和炼钢厂精准配合,实现2021年12月氧气放散率为0。各工序精细管理,确保在2021年供销两头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长钢焦铁钢轧制造成本持续保持行业前十,吨钢利润最高月份高于行业平均近1000元。

        (4)工序管理更加协同高效。学习巴钢“上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服务理念,各工序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生产指挥中心调度系统协同协作优势发挥为基础,配合焦铁界面小焦炉试验数据支撑配煤结构调整、铁钢界面铁水取样前置支撑炼钢精准操作、钢轧界面钢坯加快流转支撑坯材高效衔接,各工序间将自己工序的成功作为下道工序伙伴成功的保证,在保全局思想指导下,实现了各工序的全面进步,实现了长钢整体效益的全面提升。

        3.自觉追求,主动进步,成为长钢人的行动自觉

        “十三五”以来的长钢,管理层有追求,自我加压,一年一个台阶;基础管理有进步,一年一个变化;企业形象有提升,收获越来越多的赞誉。面对年年增长的工资总额,年年享受的福利待遇,越变越美的厂容厂貌,越来越安全的工作环境,长钢命运共同体已深入广大职工内心深处,成为最朴实的情怀。

        当潜伏于内心的追求被生动鲜活的实践所激发,“巴登钢厂的路,就是长钢要走的路”,这个经过两次大讨论形成的共识,在两年的推进过程中,被一次次强化,强化为推进过程中的每一次做细、做实,转化每一个指标点点滴滴的进步和提升。

        正如鲁迅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长钢学巴钢,正是从没有路中找到一条路——一条通往信念信心的路,通往责任使命的路,通往美好生活的路,通往风清气正、人和气顺的路。这条路,长钢会一直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