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2022回眸| 筑牢安全防线——长钢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纪实


2023-01-18

        2022年,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也是收官之年。2020年7月,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通知》,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安全生产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展开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2022年11月29日,公司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验收工作的通知》,对各生产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

        三年来,公司领导在党委中心组例会上多次带头学习“生命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18次针对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各单位按照“分布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从联系确认、煤气及易燃易爆气体、易燃易爆区域检修维修作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有限空间、特种设备、消防、厂区道路运输、涉爆粉尘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

        智能机器,降低联系确认风险

        “师傅,戴好安全帽,注意安全。”

        “行车通行,注意避让。”

        “转炉检修完毕。氧气、水、能源介质合格,可以运行。”

        生产现场,安全生产是始终放在第一位的事情,安全提醒随处可见。三年里,公司上下全面排查,查漏补缺,安排专人负责,首先,对各单位区域的生产联系确认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从人员状态、人机交叉作业、设备开停机、设备故障状况、有害气体浓度检测等易发生伤人风险的联系确认环节展开整治,不仅完善了需增加联系确认项,规范了台账记录,制定了岗位联系确认制度,还进一步提升了机械化、自动化能力,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工环节,降低了安全风险。

        最具代表性的要属轧钢厂棒线作业区加装的自动焊标牌机器人了。此前,高线成品钢材标牌采用人工挂牌的方式,职工需要在钢材运输过程中,从操作室拿取标牌至线材盘卷处进行徒手挂标,利用挂钩将标牌挂在成品盘卷的内侧。看似简单的操作,不仅人工费用成本高,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高温、噪音、设备运转及钢材移动带来的安全风险。借此契机,轧钢厂决定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安装上线了自动焊标牌机器人。

        2021年10月,轧钢厂棒线作业区开始安装自动焊标牌机器人,负责人程文杰与厂家在现场经过不断地测算、调试,最终成功调试好各个程序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机器人焊牌时间控制在40s贴两个盘卷,成功率达到98%,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职工直接在设备运转、钢材移动的区域内作业,降低了安全风险。

        “有了机器人,我们该何去何从?这机器人坏了我们也不会修啊。”打牌入库的师傅们不禁担忧了起来。

        为了让职工更好地适应新上线的机器人操作,对岗位相关操作工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涉及操作面板、各个点位的校准以及出现故障如何解决等内容,解决了职工的担忧。截至目前,轧钢厂已经拥有5个焊牌机器人。

        “贴标签的工作交给机器人之后,方便也安全多了,我们还学会了调修设备,有更多的精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师傅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年来,生产技术处梳理厂际间生产联系确认91项,岗位间生产联系确认708项,相关方联系确认26项,设备处组织梳理涉及设备操作挂牌联系确认岗位118个,重新制作各种挂牌5787块,对1159人进行了设备挂牌联系确认制教育培训;通过设备设施改进,进一步规范了联系确认流程,降低联系确认环节风险。

        消险降险,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

        厂区内肉眼可见的警示牌增多,管道布局更加合理规范,不断优化的环境,井然有序的生产给职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本着“无人则安、提效降险、危险隔离”的本质化安全思路,公司开展了一系列行动。

        2022年6月,炼铁厂除尘喷煤作业区原磨煤喷吹班组操作室在二十年后“喜迁新居”,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为本”的本质化安全理念。此前,该班组操作室位于喷煤厂区内,与现加热炉、磨煤机、煤粉罐、喷煤管道等危险因素仅一墙之隔,存在高温、粉尘、煤气等易燃易爆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能顺利搬迁,前期我们进行了2个月的准备,不断优化搬迁方案,确保一次成功。”项目负责人栗师傅说道。

        在移位过程中,本着降本的原则,班组职工与长钢工程职工通力合作,搭桥架、铺电线、调试数据,并且将烧结作业区的4个操作台、八高炉作业区拆卸下的12块大屏显示器安装到新操作室,修旧利废赢得了职工的一致好评。

        “还是熟悉的操作,却有着不一样的感觉。看我们在这里种的花草,还有自主设计的班组logo,现在工作干得更起劲儿了。”操作室的王师傅表达了自己搬迁后的喜悦。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实际效果达到了预期,没有产生新的风险点,为职工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保护墙。

        “张师傅,这次再来煤气柜区域感觉作业人员比之前减少了,这是怎么回事?”笔者连连问道。

        “我们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一部分职工撤离出煤气柜区域办公,并且上线了新的联锁安全系统,现场作业人员就少了。”张师傅边介绍边带笔者往油泵房方向走去。

        动力厂16.5万m³、20万m³煤气柜共有油泵房八座,油泵房内分别安装固定式CO报警仪、轴流风机(排风风机)各一台。此前,职工进入油泵房前需每次手动打开轴流风机进行通风,易造成室内CO浓度超标后不能自动排出,形成安全隐患。

        “我们职工自行摸索研究,2022年5月开始实施改造,历时21天,通过增加部分设备和线路,实现CO报警仪与轴流风机联锁自动启停,设置固定式CO报警仪煤气浓度24PPm的报警点位,当室内煤气浓度高于24PPm时,轴流风机自动开启,直至室内煤气浓度降低至24PPm,风机自动关闭。该系统上线后,运行效果达到理想状态,降低了职工进入油泵房作业的危险性,保障了职工安全。”张师傅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便利与安全。

        三年来,公司先后投入4500余万元,实施完成炼铁厂喷煤操作室搬迁、九高炉本体及热风炉无线测温监控系统等58项本质化安全项目,作业风险值降幅达82.4%,用实实在在的投入为职工营造更安全的生产环境。

        以点带面,促进设备设施更安全

        一线职工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各类设备设施,各单位对管辖区域内所属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完善消防、特种设备等,更换陈旧设备,为职工的安全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

        焦化厂危化品众多,尤其是储存焦油、粗苯的油库区,是公司重大危险源点,为了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2021年11月,在油库上线了消防泡沫炮。此前,在油库四周设置了泡沫消防栓,隐患排查主要靠巡检,一旦发现火灾,需要职工拿起地上消防栓,靠近接水带,打开阀门进行灭火,所需时间较长。新设备上线后,对油库24小时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立刻响起警报,并启动消防栓进行灭火。该设备具有3种模式,在无人巡检状态下开启自动模式,检修状态开启手动模式,如有必要,可进行遥控操作,在50米范围内都可遥控调节炮口方向,实现精准灭火。

        焦化厂还对厂区内的煤气管道水封进行升级,实现智能水封,若管道内煤气压力异常,便会自动发出警报,职工第一时间收到信号,及时检修。冬季气温低,易导致水封结冰,水封上还加装了电棒热,使管道内温度时刻保持在30℃以上。三年来,焦化厂全厂增加130多个监控,实现全厂皮带的运行监测。

        2020年,炼钢厂经过专业科室和现场分析辨识,现有的煤气烘烤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安全需求,烘烤操作时需要人工点火,存在人员中毒和煤气点火爆炸风险。经过半年改造,9套钢水包(铁水包、铁水罐)立式烘烤器、5套卧式钢包烘烤器和12套中间包烘烤器上均增设长距离自动点火装置、熄火检测装置、氮气吹扫装置,提高了安全系数。

        2021年,炼钢厂进行了气体检测报警器联网改造,升级了现有气体报警控制器主机或固定式气体探测器,安装了Y-5000气体监测云平台管理系统。实现了固定式气体报警器覆盖炉后各平台、钢包铁包中间包烘烤、煤气阀门平台等危险区域联网,能够实时监控煤气危险区域煤气浓度,实现数据上传,提高了煤气事故防控效率,确保了现场作业职工的人身安全。

        三年来,公司先后完成184台(套)排水器智能化改造,更换防爆配电箱86个,挠性防爆软管387支,并将监控平台全部纳入操作室和动力厂煤气防护站进行集中监控;完成736处部位火灾风险辨识,累计辨识点火源476处、清理可燃物212处、消除点火源155处,尽最大努力为职工提供更加安全的设备设施,降低安全风险。

        良好的安全环境助力了公司持续发展,三年的付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22年11月29日,根据公司要求,安全处组织对各生产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2个专题和9个专项的整治工作硕果颇丰。其中,修订岗位安全职责905条,量化清单1215条、考核清单2193条,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对全公司12个生产单位的4398项作业活动安全风险进行了再辨识、再评价,完成272个场所四色图的标定,对1723个岗位制订岗位责任制排查清单24143项、风险管控清单8945项,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新起点新征程,长钢职工将以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锐气,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豪气,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朝气,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士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安全管理的实践要求为指引,紧盯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从源头防范,从小事抓起,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着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