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回眸| 节能降碳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公司节能环保工作纪实
2023-01-10
能源领域是实现“双碳”达标的关键领域。2021年12月29日召开的公司第二十二届一次职代会上对2022年全年节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节能降耗为突破,助力企业能源“双控”和“双碳”管控能力达到新水平。各单位要围绕节能降耗目标,按照“先降后用”原则,通过精细化管控,推进能源管理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2022年全年,公司持续在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精细管控,节能降耗;引用技术,综合利用等三方面着力,在管理层面、技术层面、结构节能层面,推动能耗双控初见成效……
“提前谋划明年能耗双控工作,制定明年能耗双控方案,要确定节能目标、奖惩体系、重点指标、节能项目等,确保明年能耗双控工作开好头、起好步……”翻开公司生产技术处能源工作管理人员的笔记本,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是记录于11月17日能耗双控月度专题推进会上,公司领导对能耗双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按照国家关于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能耗双控要求,长钢公司高标准推进环保深度治理和节能降耗攻关,走出了一条符合长钢实际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2022年1月,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绿色工厂”企业;2月,被山西省水利厅、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山西省第一批节水型企业”……
2022年,公司动态调整焦炉煤气平衡,加强转炉煤气回收量攻关,实现八高炉系列检修前后煤气资源高效利用。推进“避峰填谷”用电,根据不同时段电价合理调整生产和用电模式,“峰段”用电比例37.32%,比计划降低0.18%;“谷段”用电比例37.93%,比计划提高了0.43%。充分挖掘机组发电潜力,7月份,自发电量创月度历史最好水平。强化内部节能管控,实施了烧结脱硫脱硝乏汽利用、热电水泵变频改造、照明节电、风机变频改造等多项节能小改小革,下发制度对公司各单位、各工序节能工作进行正激励,能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
来自政府、行业层面的评定,来自钢城职工家属“旧貌换新颜”的感慨……是对公司近年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可,也镌刻着全体干部职工及环保能源专业人员的使命和担当。
是情怀使然,是使命驱动
“提及环保,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增加投入,企业效益就下滑了。但在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美丽山西 全民行动’专家媒体行的代表们,却有了别样的体会。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根据地建设的第一个钢铁企业(故县铁厂),被誉为‘共和国红色钢铁的摇篮’。
‘作为一家有着光辉历史的红色钢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担责善为,不断践行红色钢铁摇篮的责任和担当。’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怀林表示,特别是在‘双碳’大背景下,长钢更应奋楫者先,做好表率……”
这是2021年10月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国内主流媒体,以《首钢长钢:“红色引擎”激活“绿色发展”》为题,对长钢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实国家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要求,升级改造环保设施和综合治理污染排放等环保工作,全力打造“绿色工厂”的扎实行动及卓越成效进行报道的摘要。
多年来,长钢公司高标准推进环保治理,持续拓展绿色发展新路径,大力度投入40余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和污染排放综合治理。
40亿元,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个红色钢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赫然眼前。环保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经过破釜沉舟、壮士断腕式的环保治理,长钢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厂中有林、林中有景、景在绿中。绿色工作、绿色生活、绿色生产,展现出一幅美丽和谐的绿色画卷。
李瑨,一个在高炉上工作了7年的90后,于2021年从值班工长转岗,投身到炼铁厂环保专业工作中。要问他的初衷是什么?
“无他,‘钢三代’的环保情结。”李瑨如是说,“我是一个‘钢三代’,爷爷、爸爸和我都在长钢工作。我经历过终日的灰色天空,经历过道路两旁难辨绿色的树叶,经历过大风天漫天飞舞的精矿粉让人睁不开眼睛,也经历过雨天地面上一条条红色的小河(矿粉)在流淌……”
当他见证了近年来长钢的环境变化,体会着公司在环保治理上的决心和行动,他心里隐隐产生了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在召唤。于是,他毅然扛起了环保工作的担子。
跨专业,代表他得从零开始。针对烧结系统这一炼铁厂的“排碳”大户,他以脱硫脱硝为切入口,一有时间便蹲在现场跟着设备人员全面了解和学习各类除尘器的运行特点,以便掌握设备对环保治理的作用发挥;回到办公室,双休日回到家,仔细翻看学习各个环保监测点位设备的说明书和操作规程,快速掌握烧结工艺。用最短的时间搞懂了所有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机理,监测排放物的计算方式。两个月时间,炼铁厂10个在线监测点位、14套在线监测设备、27套除尘治理设施的每一个在线监测数据是否正常,他都能做到了然于胸,并能够在出现异常的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成为环保专业管理人员的一年间,李瑨感受着环保人的艰辛,也在开展环保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在炼铁厂乃至公司环保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收获着满满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也沉淀着自己投入环保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在长钢,像李瑨这样的环保人还有很多,或年轻,或年长,或入行多年,或刚刚入行,但他们凭着一颗助力红色长钢实现绿色发展的赤诚之心,义无反顾地奔走在推进超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和能耗双控,加快形成绿色环保低碳生产方式的征程中。
是专业保障,是技术支撑
2021年8月16日,公司“棒线材免加热双铸机多轧线直接轧制”项目工艺、装备顺利通过钢铁行业专家验收。专家组表示,项目运行期间取得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符合技术协议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性能、功能要求,节能、减排、降碳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环境和减碳效益,在行业内具有示范引领效应,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免加热直接轧制”项目是什么?顾名思义,是铸坯热送直轧高效化生产流程,免去加热炉二次加热铸坯的环节,可节省大量煤气,同时减少SO₂、粉尘等污染排放,达到显著降低能耗和生产运营成本的目的。
为落实节能减排政策、解决加热炉超低排放环保问题、减少加热炉氧化烧损创造效益、节省加热炉煤气用于发电或其它用途,公司分别于2020年8月25日至9月8日及2022年2月10日至4月6日对7号、8号连铸机进行直轧改造,实施了两座连铸机的提拉速改造,除型钢产线,其余棒材、棒线、高线三条产线均具备了直轧能力。
数据显示,2022年直轧产量累计56.60万吨。按当前的生产模式,直轧可实现节约高炉煤气140立方米/吨,减少氧化烧损0.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9.3千克/吨,具有良好的环境和减碳效益。
积极推进节能“小改小革”,其中,电力系统实施焦化循环水泵节能改造、轧钢加热炉风机变频改造、照明系统节电改造、轧钢产线电能质量治理及SVG动态补偿等项目。2022年全年共完成节能技改项目十余项。全年,能源系统同比实现降本增效8000余万元。
是岗位初心,是小处建功
当更美好的环境成为每个人的向往,当节能降碳成为每名职工的自觉,参与降碳行动的人不再拘泥于专业搞环保的、专业搞技术的,而是公司的每一个人……
他们立足岗位,立足自身,通过小改小革,将节能环保进行到底。
廉鑫杰,动力厂热电作业区作业长。他围绕作业区工作实际,动脑筋想办法,实实在在地做着岗位上的节能降碳。
该作业区的主要设备设施是燃气锅炉和汽轮机发电机组,其职能,通俗来讲,是用最少的能源消耗发最多的电。
在电力生产中,存在大量的工艺乏汽,有些乏汽在初始设计时未考虑进行回收。如大气除氧器在排放氧气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将一部分乏汽同时外排。乏汽中含有大量的低品位热能,其价值还包含原水价值、除盐水价值和除氧价值,实施乏汽回收后,既能消除环境热污染,又能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所以,廉鑫杰带领一班工友结合公司开展的“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工作,先后分别对130T/h锅炉35MW机组进行了改造,助力除氧器乏汽回收。
据测算,改造对象130T/h锅炉的热力式150T/h的除氧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水温在150℃,压力达到0.2MPa以上,每小时排大气的乏汽为1.3—1.5t/h。将除氧器每小时排放的1.5T左右的乏汽引至换热站进汽管道上,利用除氧器乏汽进行厂房内供热,实现了冬季厂房供暖零消耗。非供暖期间关闭“到换热站”的阀门,开启“到1号低压加热器”的阀门,实现全年机组运行期间乏汽的全部回收。通过前后两次技术改造,实现了供暖期的厂区供暖使用和非供暖期对锅炉给水二次加热的效果,能源的回收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锅炉的能源消耗,年可节约高炉煤气1412.6万m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38.4吨。
粗苯是焦化厂化产生产的副产品,粗苯逸散气易污染环境,且存在安全隐患。对此,化产作业区在支部书记王锦鸿、作业长闫鹏飞的组织带领下,依托申利敏职工创新工作室技术优势,在粗苯班组长王建平及岗位职工的积极落实下,开展了苯蒸气逸散攻关工作。
苯蒸气逸散点主要分布在三个方位:粗苯真空泵排气管,粗苯分离水槽放散口,粗苯分离水、真空泵工艺水和粗苯真空泵排气冷凝水收集漏斗处。
攻关瞄准“完全杜绝逸散”目标。经过分析论证,决定借鉴VOC治理工艺方案,借助现有粗苯管式炉进行燃烧,或者收集后引入负压煤气管道,实现粗苯逸散气问题的彻底解决。
说干就干,化产作业区组织技术骨干首先进行粗苯分离水槽放散工艺优化。增加分离水槽逸散气燃烧处理工艺,同时增加阻火器、水封、排水器等安全防护设施,增加引风机、阀门等工艺调控设备设施,实现分离水槽内的粗苯逸散气被安全输送到管式炉中进行燃烧。其次进行真空泵排气工艺优化。在原真空泵排气冷凝装置末端增加了连接负压煤气管道的工艺管道和控制阀门,将经过排气冷凝装置后的未冷凝的逸散气,送入负压煤气道。最后进行真空泵排液、粗苯分离水、真空泵排气冷凝水收集漏斗改造。通过结合煤气鼓风机油站高位油箱回油管上的流量观察试镜,将原有开放式漏斗连接方式改为密闭式焊接连接方式,增加有机玻璃试镜,有效解决密封与观察相矛盾的问题,完美解决漏斗处分离水逸散气。此举可实现年减碳排放5097.6吨。
此项改造,按部就班,逐个击破,在点滴改善中彰显着岗位职工的创新智慧,也濡养着他们节能降碳的岗位初心和朴实担当。
古语有云: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一石激水,只要劲合一股、心想一处必然会晕开更多涟漪,产生更大力量。
2022年,公司各个角落都在发生节能降碳的故事,也活跃着许多让这些故事发生的人。故事仍在持续……2023年,让我们继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