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钢

夯实人才根基 赓续长钢传奇


李怀林
2021-12-15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集团“三创”交流会,聚焦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体现出集团党委人才为本、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深远战略谋划和强烈责任担当,体现出集团党委在人才工作上锐意改革、矢志创新的坚定决心和果敢魄力,对各单位大力推进各类人才的选拔培养、成长护航提供了清晰的标准遵循、制度遵循;对各类人才的自我成长规划、自我潜能挖掘、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导航、路径导航。

贯彻落实集团“三创”交流会精神,长钢锚定定力,以人才活力的全面激发,为长钢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

站在推进长钢发展高度,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长钢建厂于1946年。战争年代,建设者们发挥聪明才智,精打细算,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创造了用三合土替代水泥打造高炉地基、利用矿井生铁水管自制管式热风炉替代考伯式热风炉,高炉一次成功出铁的奇迹。奇迹背后,是创业者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对于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员和有一技之长的机钳电木工匠,给予特一级、特二级工资待遇的远见卓识。

延续战争年代故县铁厂人才管理经验,对接集团相关工作安排及要求,“十三五”期间,长钢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及薪酬制度改革,特别是“长钢工匠”选树及各类技能竞赛表彰,打破了技能人才发展“天花板”,为“十三五”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也为后续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十四五”,长钢发展定位是将现有高炉、现有转炉,建成行业最高效高炉、最快转炉。支撑最高效高炉、最快转炉的,一定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科技领军人才及高技能人才队伍。集团“三创”交流会,让长钢人感受到了集团党委“构筑人才竞争优势,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百年首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谋划和战略眼光。作为有追求的企业,长钢公司认真贯彻集团“三创”交流会精神,以更强的担当,更高的站位,更远的谋划,为长钢百年发展,积蓄更多的后发力量。

激发人才活力,重在打好人才激励“组合拳”。75年的发展中,由于没有及时吐故纳新,人力资源没有成为支撑长钢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在岗职工年龄偏大,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国民教育本科以上人员比例偏低,是长钢党委必须面对的问题和难题。

缩小差距,对标先进,长钢党委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以和时间赛跑的姿态,全面分析梳理长钢目前人才结构和人力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对照集团要求,对标板块先进,结合长钢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尽快制定出台符合长钢实际的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三年工作方案、科技人才激励方案、高校毕业生招聘及津补贴管理办法。以跳起来够得着的潜力激发,打基础谋长远的务实举措,引导领导人员、科技人员、技能人员、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扎根一线,攻关难题,攻坚课题,将青春和智慧,将论文和成果,精彩绽放于长钢这片红色沃土。

经风雨见世面,给舞台压担子,让人才红利变为长钢发展红利。人才的成长非一时之功,不经过摸爬滚打、千锤百炼,难以担当重任,也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要教育引导优秀年轻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滋养浓厚长钢情怀,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上,锤炼品性,磨砺意志,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考验定力,提升能力;科技领军人物和高技能人才作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要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淡泊和坚守,聚焦制约关键环节,关键指标提升的痛点、难点、堵点,以工艺技术的重大进步、产品研发和市场占有的重大贡献,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成果,引领更多人沉到基层一线,以现场竞争力提升长钢的市场竞争力,提升长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新入职高校毕业生,是长钢的未来和希望,要为他们合理规划三年、五年、十年成长计划,让他们清晰选择自己的努力方向。要引导他们立足现实,创造长钢的更完美。

相信,有一代代人的努力,一代代人的拼搏,一代代人的接力,长钢,一定会成为各类人才绽放才华的舞台,智慧涌动的平台。

人才红利,一定会变为助推长钢发展的巨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