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全体长钢人,以优异业绩,给集团交卷


2021-02-05

    在2月1日召开的首钢长钢干部大会上,集团领导赵民革几次对长钢提出明确要求:长钢要大胆探索,在钢铁板块先人一步,为集团创造好的经验。

    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产线长期高水平稳顺运行能力。长钢开展高炉连续稳顺运行天数攻关等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

    强化市场主体意识。除了做大蛋糕、做好对标之外,长钢学习巴登钢厂,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跑到板块前面。

    坚持极低成本运行。在工序成本等已经走出一条非常好的路径的情况下,以可以达到的最低成本为管理约束,确保没有一个成本不受控。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激发活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中心任务就是全面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长钢近年在基础管理上步伐扎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要聚焦自身主要矛盾,做好顶层设计,突出价值导向,在实现管理能力提升和强化管理体系建设上,给集团创造出好的经验。

    持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最具创造力的要素是人。长钢这几年在人才队伍和人才管理体制的建设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效果不错。下一步,长钢要围绕“建立起一支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始终把全体职工的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长远的谋划,在机制上突出效率效益导向和价值创造导向,总体设计、分步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希望长钢在这方面也能做一些好的探索。

    赵总的讲话,满满的,是对长钢近几年工作的肯定;满满的,是对长钢更高质量发展的期许。对长钢干部职工来说,赵总的要求,是压力,更是动力。是期许,更是擂鼓。

    过去几年,在提高产线长期高水平稳顺运行能力上,炼铁厂积极开展高炉稳顺运行攻关,将高炉稳顺运行标牌挂在高炉值班室,每天更新。其中,9号高炉(自2019年大修以来)已连续稳顺运行658天,8号高炉已连续稳顺运行1839天;炼钢厂创造性地推行“列车时刻表”工作模式,细化时间管控,稳定冶炼周期;轧钢厂对各产线生产每一个规格的机时产量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每一秒的停车时间都要具体落实到责任单元,体现在生产报表上。非计划故障率降低28%。

    在学习巴登钢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在“五级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落地、落实、落细,推动各项指标上台阶。技术创新上,围绕巴登标准化操作、高效率工作、设备效能最大化和满足工艺要求,在职工培训、精细化工序操作时间节点、全员技术创新方面着力,提高标准化操作水平,稳顺生产工艺,提升经济效益。管理创新上,学习借鉴巴登“永远向现状提问题”、“持续改进”管理理念,依靠所有部门、全体职工立足本岗本责,通过积累小渐变形成大质变,挖掘公司管理效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向“高效率”迈进。集团领导张功焰在集团“三创”会上,对长钢学巴登工作的肯定,更增强了长钢持续深入学习巴登钢厂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极低成本运行。成本优势就是生存竞争优势。在无规模优势、无装备优势、无地域优势、无产品结构优势等情况下,对标挖潜,苦练内功。焦铁钢轧走出去对标新兴铸管,行业排名2020年全部进入前十;“五项费用”在折旧、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持续低于行业平均基础上,实现工资总额增长和工资费用降低的“双赢”。“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在长钢各项实践中不断被完美诠释。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薪酬激励机制改革,完善三支人才队伍,构建起了经营管理系列、专业技术管理系列、技能操作系列三支人才“纵向晋升,横向互通”的职业发展通道,为技能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建立长钢工匠制度,树标杆培养“工匠型”人才;“一所一站一试点”,丰富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一基地一大师工作室”,厚植技能成长土壤;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使竞赛成为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快速路”,数名选手在国家二类以上级别大赛中获得不错名次;持续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技能人才素质不断提升。

    正是因为这一项项超前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实效,才推动公司经营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才得到集团认可、社会认可、同行认可和职工认可;才让赵总感觉,长钢还有新起点上再进步、取得更优业绩的空间和潜力。

    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完成赵总给长钢布置的攻坚任务,需要我们围绕“已经实现的指标不降低,已经达到的水平不后退,已经取得的成绩不丧失”,以方方面面的活力激发,以方方面面的工作做优,以方方面面的创新创造,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为集团递交一份独具长钢特色的“长钢做法”、“长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