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首钢长材产品及技术发展研讨会在长钢召开
2020-09-25
首钢,曾经是长材“王者”。无论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在国内都享有很高声誉。搬迁调整到迁安、曹妃甸后,承接首钢长材优势的任务,落到了联合重组的外埠钢铁企业身上。
在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关键时期,首钢长材产品,如何以更低成本、更高品质,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发展路径,成为摆在全体长材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贯彻落实集团“两会”要求,围绕“追求极低成本、专注区域市场”主题,9月23日—24日,由首钢集团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室和技术服务团联合主办,首钢长钢公司承办的2020年首钢长材产品及技术发展研讨会在长钢召开。会议就通过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提升长材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力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为收官“十三五”,起步“十四五”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首钢长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向刚致欢迎辞。他说,加盟首钢十多年来,充分借助首钢集团技术优势,在技术研究院的大力帮助下,长钢公司不断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研发能力,立足现有产线规模和长远生存发展,产品结构着手从普材向品种材转型,着力打造区域市场差异化竞争优势。
钢铁板块此次将会议安排在长钢召开,既是对长钢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对长钢的激励和鞭策。真诚欢迎大家对长钢公司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与各兄弟企业一道,追求极低成本、专注区域市场,共同打造首钢长材产品竞争优势,持续推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进程。
首钢技术研究院特钢所副所长孙齐松、首钢长钢公司新产品开发部部长侯栋、首钢水钢公司制造管理部副部长李正嵩、首钢贵钢公司制造部副部长王翔、首钢通钢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关春立、首钢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涛分别作《德国巴登钢厂技术分析和思考》《围绕重点工程,续写钢筋品牌》《面向区域市场,打造绞线用钢技术优势》《瞄准高端用户需求,持续提升车轴钢制造能力》《深挖工序潜能,持续推动长材成本降低》《国内长材领域重点技术成果剖析》技术交
互动对话、一问一答、深入探讨,一场“头脑风暴”干货满满、收获满满。思想深度碰撞,关键技术坦诚交流,为取长补短、协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汇报交流环节结束后,首钢技术服务团技术专家陈永弘、首钢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罗家明对汇报交流进行了点评;水钢、贵钢、通钢、长钢公司领导进行总结;首钢技术服务团团长刘正发进行总结。
首钢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兼第一副院长朱国森围绕如何看待未来的钢铁业、未来什么样的企业能活着、冶金科技工作者价值发力点在哪儿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经充分研讨交流,大家认为,技术创新是永恒主题。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追求极低成本。长材产品需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才有可能获取一定的利润空间。专注区域市场。从成本、价格、质量等方面入手,打造区域市场品牌优势。成果转化集成。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大技术成果、科研论文变为生产力的速度,真正融产学研为一体,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卢正春代表首钢集团公司祝贺2020年首钢长材产品及技术发展研讨会召开。
他说,五年前,长材企业发展缓慢,对集团效益贡献较小。经过近年艰难蜕变、浴火重生,自己和自己比,自己和行业比,均取得了很大进步,保持了较好盈利。特别是疫情期间,各基地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此,对大家的辛苦付出和取得的成绩表示感谢和祝贺。
卢正春指出,
一、要通过交流研讨,达到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此次研讨会,聚焦长材产品和技术发展,各家都把自己工艺技术突破的关键技术、绝招绝活亮出来,对各企业相互提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二、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首钢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并搭建了“一院多中心”产学研体系。产销对接,研发是基础,产品竞争力靠技术竞争力做强力支撑。提升区域市场竞争力,必须靠过硬的拳头产品。双循环发展格局下,长材产品要抢抓发展机遇,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不二选择。巴登成功的背后,就是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技研院牵头,加大集团内技术成果、科研论文转变为生产力的速度,使技术成果真正变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一百句空话,不如一件实事。干好当前,谋划长远,让长材产品成为首钢优秀传承。
距“十三五”收官仅剩100天时间。“十三五”如何收官,“十四五”怎样开篇,关键看各企业如何落实集团“两会”精神,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次研讨会精神。希望各企业一如既往抓基础管理,抓技术进步,抓工艺革新,谋划好“十四五”目标、愿景以及保障目标、愿景的实现路径、推进措施。以技术创新、项目攻关、产学研融合,推进首钢长材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强的竞争能力,更优的品牌传播,再续首钢长材辉煌。
首钢技术研究院、首钢技术服务团专家及水钢公司、贵钢公司、通钢公司和长钢公司领导、技术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朱国森主持。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厂史展览馆和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