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钢

有一种力量,始终伴我们温暖前行


王 婷
2019-12-11

从“山”到“海”的跨越,从“火”到“冰”的转变,跨越世纪的征程中,首钢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气魄,谱写百年传奇、百年华章。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记忆深刻;总有一种责任,让我们永不止步;总有一种力量伴我们温暖前行。

这,就是首钢职工宣讲团传递的力量。

现年70岁的王守义,退休前曾是首钢矿业公司机械厂的一名车工。40年,14600天,他从未请假休息过一天。即使在有中风前兆需住院时,他依然说服领导,上午治疗,中午和晚上继续上班。40年如一日,他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平均每年完成22个月的工作任务,等于把职业生涯又延长了33年。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他,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是爱,是对首钢无言的、真挚的爱。

不到50岁的刘宏,在连男人都嫌苦的焊工行业里,一干就是近30年。当她在首届中德国际焊接对抗赛中以预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时,德国专家都惊呆了,因为德国的焊接技术世界顶尖,但女性从事这个职业却极为罕见。她说,只有手握焊把,才觉得心里踏实,而正是这份踏实,让刘宏和她的团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行业难题。诱惑不是没有,面对外资的高薪聘请,刘宏断然拒绝,因为首钢培养了她,她的根在首钢,她的情在首钢,她的心属于首钢。

姜金玉,从开天车转岗到奥运讲解员。为了做好讲解的工作,她自我加压储备奥运知识,自主学习高炉冶炼工艺,从零开始练习英语口语。从生活中的沉默寡言,到面对陌生人的侃侃而谈,转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首钢人的责任和担当。

陈全武,京唐公司中厚板设备工程团队中最普通的一员。在将首秦中厚板4300mm产线搬迁至京唐投产的攻坚阶段,孩子发烧住院了,他安慰妻子:“你再坚持坚持。”当妻子也因过度劳累病倒,领导下命令让他立即回家,一家三口才在满是消毒水味的医院难得相聚……

聆听这些普普通通的一线职工的故事,聆听他们源自内心最朴实的宣讲,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真挚、善良、质朴,感受到他们对首钢的情怀。

他们很普通,就是我们身边的邻居大爷,是手把手耐心教我们技术的师傅,是转岗后一切从头开始的大姐,是周围退役不褪色的军人……他们有父母需要孝敬、爱人需要照顾、子女需要疼爱,他们也会因聚少离多而自责,也会因对家人的愧疚而流泪。

他们又不普通,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大爱,一份对首钢的大爱。

因着这份大爱,王守义师傅将一年活成了22个月,将40年的职业生涯活成了73年;因着这份大爱,刘宏成功开发出满足零下40摄氏度低温韧性要求的焊材;因着这份大爱,姜金玉用热情洋溢的讲解赢得国际残奥会主席的称赞;因着这份大爱,京唐公司中厚板设备工程团队仅用时7个月,就让中厚板4300mm产线从首秦顺利转移至京唐,创造了首钢产线搬迁的奇迹……

正是有了一个个以他们为代表的首钢人的付出、担当、敬业和创新,才有了百年首钢的风华正茂、世纪传奇!

宣讲会虽已结束,但宣讲员传递的那份温暖与感动,给予我们的心灵触动和精神共鸣,却久久不能平息。

长钢公司自2009年加盟首钢至今,转瞬已是十年。

十年间,从一个个具体可感的首钢人身上,从业务对接交流到各项工作推进,从一个个难题破解到一场场会议研讨,长钢人感受到的是首钢人博大包容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严谨,是“一天打八仗,三天不卸甲”的壮志,是“回马坡前不怕鬼,强敌面前不服输”的豪情。当传承“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和发扬“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注入到红色长钢的基因内核,当一个个首钢人带给长钢人的感动,变为长钢人求生存谋发展的行动,红色长钢,以滚石上山的勇气,以断臂求生的坚毅,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奋进凯歌!

站在百年首钢的时间路口,眺望下一个百年,首钢前行的步履坚定而自信。站在长钢加盟首钢十周年的时间节点,长钢前行的步伐坚毅而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