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这里落户———公司钢水分析工作从“人工”到“智能”
张睿 崔文娟
2019-05-15
“快来看呀,看这个‘小黄人’多灵活啊!”
“是啊是啊,‘小黄人’的‘上岗’更多地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你们说得都对,但‘小黄人’最重要的意义是提升了咱们公司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是咱公司迈步新发展的重要一步。”
公司钢水分析化验战线上的职工们一边看“小黄人”“手舞足蹈”地作业,一边热烈地讨论着。他们口中的“小黄人”是炼钢钢水智能快速分析系统的主体“设备”,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参与到该公司的钢水分析工作中。
从“人工”向“智能”的过渡,不断实现取样自动化、分析仪器化、数据信息化,公司质检工作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智能之“梦”,从学习开始
面对网络化、大数据时代,公司质量监督站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率先引进“机器人”,这也是公司继ERP系统、一卡通计质量系统等信息化系统上线后,向智能化迈进的实质性一步。
为使智能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质监战线专门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先后到兄弟单位、先进企业多次进行学习考察。考虑到这些单位在检化验多个工序建立了自动化智能分析中心,进行在线快速分析,极大地降低了在线检化验人员需求和劳动强度,公司与他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标。经过反复对比推敲,从生产任务、装备水平、人员优化等各个方面入手对比找差,为前期调研做足了准备。
从生产任务来看,质量监督站炼钢分析室主要承担铁、钢工序工艺样品光谱分析任务,日检测样品近600个,生产任务体现出检验品种相对固定、样品量大、节奏快、频次高的检验特点。而现阶段为人工接、制、分析样品以及人工报出数据信息,人员重复性劳动强度大,检测过程和结果存在人为干扰因素、数据传递不准确、响应生产不及时等问题。
从装备水平来看,炼钢分析室现有主要分析设备包括4台直读光谱仪分析仪、1台铣样机、1台X荧光光谱仪,其中4台直读光谱仪两台为2004年投运,两台2009年投运,服役年限最高已达14年,加之炉台化验室环境相对较差,存在高温、粉尘、电磁干扰等干扰因素,4台光谱仪经多年运行,仪器分析精密度和稳定性均出现较大波动,存在不能满足铁钢工序正常生产检测需求的风险,更不能适应公司品种开发对检验工作的更高要求。
从优化提效工作需求来看,公司连续开展优化提效工作,提高劳产率,仅靠管理优化已不能满足优化提效需求,通过开展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已成为助力优化提效工作的最好选择。
紧盯时机,智能化“春天”来了
质监站化学分析炼钢分析室检化验任务单一,样品形状固定,分析过程重复,分析数据要求及时传输,非常适合开展智能快速分析。加之连续几年的优化提效,分析人员大幅降低,智能化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为此,结合公司2018年优化提效和公司智能化制造方案工作要求,经反复研究讨论,该站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在炼钢钢水检验环节建立一套智能快速分析系统”,来承担炼钢工序工艺样品及熔炼成分样品化验任务,替代目前人工分析工作,从而实现对炼钢工序生产的快速响应。
此次引进的炼钢钢水智能快速分析系统作为公司第一个智能制造项目, 是由世界500强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最先进的SMS3500自动化光谱仪和国内先进制样机厂家南京和澳公司的双头铣样机集成的2对2智能分析系统。智能化分析系统的建立对钢水检验标准化建设、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检化验质量以及公司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等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公司开展智能制造提供了有意义的推广和示范作用。
“机械手”亮相,“舞动”质监
经过一系列的审批程序后,质监站购买的“机械手”终于“露面”了。为给这个新成员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质监站的工友们都积极地行动起来。
“咱们厂房墙壁年久失修,环境阴暗,得修。”
“还有地板,磨损严重防尘效果极差,机械手很精细,得修。”
“就是就是,还有设备的摆放,我们需要为‘机械手’准备一个充足、合理的工作空间,所有设备需要重新定置,线路需要重新规划。”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迅速成立以机械手型号命名的“3500微信群”,通过早计划,日小结,为机械手上线工作的有序推进做保障。就这样,你上网查资料,我动手画图纸,他开始定规划,就这样维修、设计、改造等一系列工作同步展开了。
工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大家都不舍得回家,都想利用更多的时间为“机器人”做点什么。
各类放样柜、储物箱老旧破损厉害,在旧区搬运一些外观质量较好的样柜进行替换;变更设备位置,将全部制样设备移动至制样室,并规划设备摆放,为机械手腾出作业空间;由于仪器设备重新定置,线路、气路需要重新布设走向,并全部归置于线槽内;墙壁地板年久失修,防尘效果差,环境质量差。大家不怕苦,不怕累,通过上网搜材料,自己动手,一块一块地揭下铁皮,一块一块地装钉PVC板……特别是在面对足足有3吨重,且与入门宽度相近的铣样机,需从地面搬入二楼厂房时,大家没有畏惧,在几次吊搬未果的情况下,集思广益,先是用切割机将二楼栏杆拆掉,再用吊车吊到半空,然后你拉我扛,你推我拽,用了整整3个小时的时间,妥妥地将它搬入了厂房……
从购买回“机械手”到试运行成功,他们只用了30天,而据了解,这样的工作在同行业单位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给新成员安“家”的行动如此迅速,足以为它在这里安心地、尽心地开展钢水分析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想必,在“小黄人”的“心”中,也正在升腾起一颗报企之心:愿我们今后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