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出版物

创新助我争先———“长钢工匠”王晓东的故事


2018-08-22

      大家好!我叫王晓东,是炼铁厂八高炉的一名值班工长。我宣讲的题目是《创新助我争先》。

  今年前8个月,我们的生铁成本在集团公司取得了7个第一的好成绩;与去年行业排名相比,我们前进30名!在钢协铁成本排名中,我们是首钢集团钢铁板块中唯一一家进入前十的企业!很多人都问我:“咱们的生铁成本为什么这么好?为什么进步这么大?”今天,我想用我们的故事告诉大家。

  在讲我的故事之前,请允许我用不多的语言,来讲讲我师傅的故事。

  我有许多好师傅,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我记得田师傅临退休前最后一个班,是我陪他一起上的。那天,他仔仔细细地巡检过每一个岗位、抚摸过每一台设备、沿着台阶走过每一条通廊。一整晚,他就这样不停地走着、不停地看着,我知道,他是舍不得高炉。因为,这里有他的青春、他的梦想、他的激情,而今,又增添了他的牵挂。下班的时候,他哽咽地对我说:“晓东啊,我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以后高炉就是你们的!”我明白,高炉不仅仅是我们的,它从1946年建起的那一刻,就倾注了无数炼铁人的心血,如今,高炉交到了我们的手上,我们只能用尽全力,为它增添光彩。

从师傅身上,我感受到了炼铁人对高炉那份火热情怀,也感受到了炼铁人的那种能吃苦、爱铁如命的劲儿。可是,作为新一代的炼铁人,仅仅能吃苦,敢付出就行了吗?当然不行!

我是2004年参加工作的,一开始在炉前,通过选拔考试才进的值班室。当时八高炉值班室一共10个人,有9个都是科班出身,只有我不是,但这不影响我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炼铁工人!为了把工作干好,我提前一个小时到岗,了解上班情况,推迟一个小时下班,检查操作结果。我将大把的时间用来学习和钻研技术,取得了5个不同专业的文凭、3个不同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名首钢技术能手。朋友们聚会嫌我参加的少,一有空就对我进行说服教育:“你天天挣钱是为了什么?青春苦短,还不赶紧趁机会享受一下。”我笑一笑:“是啊,青春苦短。可青春就应该在工厂、在车间、在岗位上,得燃烧、得奉献,去绽放别样的青春!”

2007年,我开始参与QC活动,从此与“创新”结下了不解之缘;2013年,我们组建了“步步高”青工成长创新工作站,和工友们一起解决了20多个生产难题。我带领大家进行延长喷煤枪使用时间的攻关,使喷煤枪使用寿命由2.73个月延长至6.1个月,不仅每年节约材料费用2.5万余元,而且为高炉稳顺生产做出了贡献,该成果荣获山西省“五小”成果集体三等奖。

2015年底,钢铁行业进入“冰冻期”,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多产等于多赔,只得靠降低产量来保存实力,为此,高炉堵了4个风口。到2016年初,形势略有好转,产量需要恢复,风口就需要一一捅开。尽管我们费尽了心思,用上了吃奶的劲,可只有一个风口被顺利捅开。实在没招了,最后只得被迫通过高炉休风,才将其余三个风口捅开。从那时起,我的心里有了一个疙瘩:难道下次遇到类似问题,还靠休风来解决吗?

我不甘心!当天晚上,我一夜未眠,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着捅风口时的情景。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捅风口的流程不对?是我们的操作方式有误?还是捅风口的工具不好用?半夜睡不着,我上百度查资料、分析研究、反复论证,最终将突破口锁定在了捅风口的工具上。

当时捅风口用的是5.5米长的捅眼棍,由于风口平台空间限制,捅眼棍行动受限,在反复打锤过程中极易变形,不能顺利抽拔,还会对风口的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我琢磨着,该怎么对捅风口工具改造一下?  

经过现场勘察和综合分析,我制作了一种组装工具,既有效解决了捅眼棍过长、不能顺利拔出的问题,又巧妙地增设了滑锤,使大家的操作轻松又高效。

新工具经过试用,捅风口五次,平均用时8.4分钟,实现全部在线捅开风口。有两位炉前师傅见了我,对我说:“晓东,真不赖呀”。我心里觉得暖洋洋的,一切的努力都值了。

  在线捅风口工具成功研制后,我递交了自己的第一份国家专利申请书,并作为山西省三个参赛作品之一,参加了第二届全国质协创新大赛,还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每一次创新,我都有新的收获。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岗位,没有人比我们更热爱自己的企业,生产的瓶颈在哪里,工作的重心就应该在哪里。我只是千百个炼铁人当中的一员,正是有了千百个自强不息、勇争一流的长钢人,我们的生铁成本才能一降再降,我们的经济技术指标才能节节攀高,我们的企业才能充满希望。

炼铁,炼人,炼精神。在生铁成本第一的成绩中,凝聚了公司铁前一盘棋的战略智慧。在高炉稳顺1000天的目标中,有我们炼铁人的追求。在前进的生铁成本排名中,凝聚着炼铁人对高炉的深情、对企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在创新之路上永不止步,因为我是炼铁人!因为我们是长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