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新闻

让园区更有颜值更有气质 首钢打造城市更新服务新优势系列报道之二


2018-07-16

走进首钢北京园区,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高炉、一片片遍布历史痕迹的厂房、一条条原料传送装置……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幅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完美契合的画卷正浮现在世人面前。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里3000盏灯点亮百年工业遗存,形成极具工业特色的夜景,更显历史沉淀与现代光影的融合。今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地对首钢北京园区进行了夜间航拍,镜头中高大恢弘的工业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首钢北京园区承载着首钢的百年记忆,在这块热土上,留下了一代又一代首钢人奋斗不息的足迹,创造了无数辉煌。如今,首钢正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跻身北京冬奥组委最高级别赞助商,这是奥运会赞助史上首次出现城市更新服务商类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首钢工业园区更是践行2020议程的绝佳范例,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

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建筑物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也是对各种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产业结构、功能业态等软环境进行延续与更新。这些年,首钢在园区规划、设计、建设、投资、招商和运营服务等方面不仅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经验,还锻炼了一支专业化团队,形成了城市更新服务新优势,积蓄了转型发展新动能。目前,首钢北京园区已纳入国家首批城区老工业区改造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同时,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的中枢,正在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世界侨商创新中心和国际人才社区等。

展现工业之美  叙写冰雪传奇

“城市更新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也是城市动能的重新发现。”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国家队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北京冬奥会单板大跳台项目竞赛场地等相继落户首钢园区。6月5日,首钢再次与奥运牵手,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城市更新服务合作伙伴,开启服务保障冬奥筹办的新篇章。

首钢在冬奥办公区改造项目、冬训中心改造项目、交通系统改造、地下停车库改造、土壤改良修复、地下管道系统等多个领域有了坚实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得到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的高度认可。

在冬奥改造项目建设中,老首钢“素颜值”的工业之美得到延续。

——首钢西十冬奥广场成为冬奥精品工程

首钢西十冬奥广场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举办的中枢,这里的建筑物,主要利用炼铁筒仓、料仓进行改造建设,保留了标志性工业元素,在尊重原有工业遗存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改造与空间更新,以新旧材料对比、新旧空间对比完美延续老首钢“素颜值”的工业之美。西十冬奥广场项目位于首钢园区北端,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约10万平方米。项目改造遵循绿色生态理念,应用了光伏发电、雨水收集等多项节能减排技术。
截至目前,西十冬奥广场项目包含的十二个建筑单体子项相继改造完成,实现由工业建筑向现代创意办公空间的华丽转型,满足了冬奥组委办公及会议、展示等功能性配套服务要求,北京冬奥组委已顺利入驻,成功召开新闻发布会、冬奥组委主席会等重要会议,极大地提升了园区影响力,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高度评价。

——单板滑雪大跳台将成冬奥标志景观

单板大跳台滑雪是今年平昌冬奥会新增的正式比赛项目,今后将出现在历届冬奥会的比赛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这一项目将在首钢园区进行。

项目位于园区北区,北看石景山、东临群明湖、西傍冷却塔、南倚制氧厂。为了深入挖掘首钢园区工业遗存文化价值,高水平建设奥运竞赛场馆,首建投公司对场地情况、赛时需要、赛后利用等进行了大量调研,先后经过多轮规划方案,最终确定了报审方案。将对首钢原有老厂房和工业构件进行修缮与改造,满足冬奥会赛时观众、裁判、OBS转播等各项服务功能,实现工业遗产和冬奥会赛时运行需求的完美结合。在设计上,考虑到风向因素,大跳台呈西北—东南方向布局,主体结构约60米高、160米长,背靠由70米高的工业冷却塔改造而成的附属建筑,以石景山、永定河为环境背景。目前,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概念方案已确定,规划方案进入报审阶段,大跳台周边设置滨水观众席,紧邻的群明湖在冬季可提供约20公顷的天然冰面。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单板大跳台场馆,也是北京冬奥会唯一一个位于市区内的雪上项目举办地。未来也将在此举办国内外大跳台项目体育比赛,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队提供训练场地,并将其作为对公众开放的冬奥会标志性景观旅游景点和大众休闲健身活动场地。

——老厂房变身“四块冰”
首钢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厂房正在加紧变身“四块冰”。不久的将来,首钢北京园区前所未有的“工业特色冰雪场馆”将呈现在人们面前。拥有百年积淀的首钢园区正变工业资源为富有生命力的优质资产和企业转型发展的崭新空间,并就此谱下一条与文化、与奥运心手相连的历史文脉。
首钢利用老工业厂房改建国家队训练场地,打造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在园区建设涵盖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冬奥训练场馆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冬奥项目训练中心。精煤车间改造项目保留原有的体量尺度,通过化整为零的手法,将巨大的体量分成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及冰壶三个场馆空间,并对原有的结构特征进行了保留和再利用。冰球馆地上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以原精煤车间厂房屋顶为原型,构筑新的场馆空间,可举办容纳3000名观众的正式比赛。6月11日傍晚,花样滑冰馆历经7天完成制冰,即日起将正式投入运营。中国花样滑冰队计划将于6月下旬进场,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此外,短道速滑馆也开始制冰,冰壶馆预计在国家队运动员进场前15天制冰,冰球馆则将在明年全线投入运营。未来,这些场馆将向普通公众开放。

——服务冬奥,奉献冬奥
首钢将按照“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标准要求,为冬奥组委提供物业、餐饮、交通、安保、后勤供应等优质的保障服务。目前,酒店、餐饮、公寓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相继完善,为方便冬奥组委工作人员出行,专门开通了两条冬奥班车线,一条路线是古城地铁到冬奥广场,另一条是从慈寿寺到冬奥广场,一年来,接送冬奥组委工作人员7000余人次。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城市更新服务合作伙伴签约仪式上,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说,首钢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区,现在变成了一个集现代办公区、博物馆、住宅、休闲和体育设施为一体的园区,为整个城市服务。这一创举引起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关注和效仿。

厚植绿色基底  塑造特色风貌

首钢北京园区园坐落在永定河东岸,位于著名的石景山脚下。步入园内,满眼绿色、生机盎然、美景如画。

环保理念深植改造之中,首钢北京园区开发建设遵循绿色生态和智慧城市的理念,采用了国际认可度最高的LEE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国内住建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两种体系并行保证了改造项目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达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

近年来,首钢北京园区在绿色建筑认证领域不断地取得新成绩,脱硫车间改造项目获得由USGBC及IWBI联合颁发的LEED-CS预认证铂金级证书和WELL银级预认证证书;西十冬奥广场项目中的联合泵站改造获得LEED-CS预认证铂金级证书;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项目按照“绿色建筑三星、LEED-NC金级”认证标准开展设计。
目前,园区内苗木种植多达70余种,给人以茂密葱郁、生机勃勃的视觉享受。

在生态节能方面,首钢北京园区改造项目采用了光伏发电、无负压供水技术、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等多项最新的减排技术;景观道路硬铺装用砖由园区拆除的建筑垃圾制成,是“城市矿产”资源利用的有益尝试。

首钢创造性地将“织补城市”“海绵城市”“城市复兴”等理念运用到规划中,使园区规划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学会颁发的“国际卓越规划奖”,获国际绿色建筑大会“绿色建筑先锋大奖”,获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国内首个C40正气候样板区、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
改造突出“绿颜值”,留住区域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使首钢北京园区呈现出新旧交织、山水交融的城市风貌。

三高炉将变身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首钢北京园区内的三高炉是首钢老厂区冶炼体系中最典型的一条生产线,它遗留的建筑和构筑群,是中国钢铁自主创新的工业技术价值的珍贵写照。三高炉通过改造将变身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这个拥有厚重工业历史的遗址不久将以博物馆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三高炉主体改造项目分为消隐加固、除锈防腐、新增结构、精装修四个阶段,目前前三个阶段工程已完工。

炉顶天车梁搭建悬空玻璃景观平台,在国内工业建筑改造中尚属首例。玻璃景观平台建在原三高炉炉顶天车梁上,标高是70.1米,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登上景观平台向远处眺望,山峦起伏、群峰叠翠的自然风光映入眼帘。环顾四周,无论是素有“燕都第一仙山”美称的石景山,还是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项目选址地,以及冬奥训练场馆的“四块冰”和错落有致的工业遗存等都一一尽收眼底。

秀池改造项目是首钢北京园区冬奥广场南侧延伸建设项目,也是首钢园区北区改造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总占地42000平方米。秀池地面部分为景观水池,地下部分为能存放855辆车的地下车库和圆形下沉式展厅。目前改造项目建设已完工,形成水域面积33520平方米,注水量将达26816立方米,注水深度0.8米。

群明湖景观项目、石景山景观公园、绿轴景观建设也日新月异,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景。

集聚高端要素  推动跨界融合

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是首钢北京园区的外在美,高端产业发展、顶尖人才集聚则是其内在美。只有注重内外兼修,统筹推进,才能实现颜值、气质俱佳。

首钢北京园区开发建设以跨界融合创新为特色的新兴都市型产业社区,推动高精尖产业集聚发展。目前,首钢北京园区开发建设日新月异,全面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招商运营与产业发展工作。

在招商方面,在建项目招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腾讯、星巴克项目已实现落地,安踏、IDG、中国银行等公司已进入合同签约阶段;与铁狮门合作项目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密集对接科技、文化、体育产业链企业和机构,落地跨界融合创新生态体系。

在运营方面,全力对接冬奥组委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园服公司建立设备和家俱台账,并与冬奥组委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建立月例会制度;编制完成冬训中心运营方案;与国际品牌酒店运营公司合作,签署前期咨询运营协议。

在产业发展方面,打造“三产三态一社区”的产业体系,规划建设“体育+”、数字智能、文化创意三个主导产业,消费升级、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应用场景、绿色金融服务三个产业生态和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积极构建园区生态,在“体育+”领域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国内唯一的体育产业示范区,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数字智能领域,与百度、华为、腾讯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共建智慧园区;与阿里、京东合作布局新零售;国际人才社区方面,与香港理工大学展开联合研发、创意设计、酒店运营等全面合作,并拟于今年7月共同举办“一带一路”青年领袖论坛。

首钢园区将着力营造国际化的工作环境、高品质的生活配套、开放创新的交流平台,提供国际标准的人才服务。在首钢北京园区开发建设中,原首钢办公大楼迎来新的角色定位,转型成为连接海外院士专家,汇聚侨心、侨智、侨力的国家公共行政服务平台;成为向海外院士、专家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会客室”“展示厅”“智囊团”和“服务站”;成为辐射和服务全国海外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中心枢纽;成为海外院士专家温馨的“家”。目前,首批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特聘专家共10名,其中美英等发达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6名,国际知名大学终身教授和国际知名研究机构高级专家4名,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纳米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力学、食品科学、植物生物学等。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贯通首钢园区的长安街西延线工程已完工,连通石景山首钢和门头沟的永定河跨河大桥也将于明年竣工,届时这座北京跨径最大、高度最高、难度最大的跨河大桥将完美亮相;晾水池东路全线贯通;秀池西路、秀池南街达到通行条件;脱硫车间周边道路及五一剧场、制粉车间周边道路方案通过市规划国土委审批并完成定线工作,将形成纵横交错的路网格局;暖气、电力、通讯、交通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承载力明显增强。

首钢北京园区开发承载着首钢的过去,也承载着首钢的未来。

首钢北京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改造、高标准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在开发建设、招商运营、基础配套等方方面面迈出了铿锵的步伐。

如今,首钢以强劲的城市更新服务能力,跻身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合作伙伴,首钢北京园区又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首钢人必能超越过去,把光荣与梦想写进历史深处,将园区打造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复兴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