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公司小指标竞赛登上《首钢日报》头版头条


2020-06-02

    5月29日,《首钢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做细指标 做实管理——长钢公司开展“小指标竞赛”纪实》,重点介绍了公司瞄准重点工作,以小指标上台阶、上水平为抓手,不断夯实基础管理根基,攻关瓶颈,提升公司效益效率的好经验、好做法。

    为贯彻落实职代会要求,更好地挖掘各单位产线、生产组织工作潜力,进一步提高指标水平,首钢钢铁板块以“高炉利用系数”、“高炉综合焦比”、“烧结机利用系数”、“转炉日历作业率”、“轧机机时产量”、“原燃料采购成本价行业排名”六个指标作为竞赛指标,在板块内部企业间展开竞赛。

    1—4月的指标竞赛中,公司“炼焦煤采购成本价行业排名”2月份被评价为“挂红旗”;“轧机机时产量”“高炉利用系数”两项指标被评价为“A”类。

    4月16日,首钢钢铁板块一季度经营活动分析会上,发布了《首钢钢铁板块2020年小指标竞赛推进方案》完成情况,公司多项指标被评价为“挂红旗”或者“A”类。

    长钢公司小指标攻关详情,请看这里:

    做细指标 做实管理——长钢公司开展“小指标竞赛”纪实

与市场博弈 与自己较量

    根据小指标竞赛评价标准中规定的“原燃料采购成本价行业排名”评价标准为与行业竞赛:达到行业前三名水平,评价为挂红旗;达到行业前十,评价为A类。长钢公司2月被评价为“挂红旗”,1月、3月、4月均为A类。

    “焦炭成本行业排名保三争一,生铁成本行业排名保五争三,国内采购跑赢市场1%。”这是长钢公司今年职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这一目标任务,采购中心以“三个跑赢”为抓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保供,通过加大对市场调研分析、与同行对标、适时调整采购策略等,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2月份,炼焦煤采购11.98万吨,比行业平均价格低294元/吨,行业排名第三。

    首保生产安全。2月份,受疫情影响,公路发运受阻,部分煤种库存告急。采购中心快速启动燃料预警应急预案。从确认供货时间、供货数量,到订合同、做订单,他们一边了解煤矿复工的具体日期及公司燃料库存、消耗、配比等数据信息,一边研究采购策略,制定采购方案,现场解决供应、存储、接卸等难题。采购员每天查看库存、询问发货、汇报到货,准时在工作群发布炼焦煤到货情况。在集团公司、首钢物贸的大力支持下,协调铁路发运到厂3列,保证了焦化的正常生产需求量。

    推进大矿直采。鉴于大矿直采在数量、质量上的保障,采购坚持以大型生产企业、直供厂家为主要采购渠道,最大限度增加直采比例,加深与山西焦煤集团、潞安集团等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稳定供应渠道,享受战略优惠政策。目前,直采比例达70%。

用好集团优势。作为山西焦煤集团24家长协户之一,在采购方面,首钢集团享受一定的价格优惠。采购中心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协同采购,充分享受长协户的优惠政策,降低采购成本。

    降低运输成本。气煤作为公司炼焦煤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占比为35%左右。公司直采山西焦煤集团的斜沟气煤产地在吕梁兴县,铁路运输成本比公路低56元/吨。为此,采购中心派驻专人在山西焦煤集团进行协调,确保使用运输成本较低的铁路发运。利用“公转铁”优化物流,2月份进厂的3.99万吨斜沟气煤全部通过铁路发运,降低物流费用223万元。

    拓宽采购渠道。为了追求更高性价比的煤资源,2019年采购中心同焦化厂共同外出考察调研吕梁柳林、临汾蒲县、晋中灵石等地方性煤矿十余次,先后引进了寨崖底主焦煤等新煤种,拓宽了资源采购渠道。同时通过优化结构、调整渠道,降低了炼焦煤采购成本,有力地支撑了铁前降本。

小指标贴上墙 实举措落在地

    根据小指标竞赛评价标准中规定的“轧机机时产量”评价标准为:比自己上一年有进步,则评价为A。长钢公司1—4月均为A类。

    2月份,轧钢厂立足现有条件,深挖内部潜力,通过产线结构调整、工艺技术改进、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等措施,轧机机时综合产量131.5吨/小时,较2019年最好提高2.89吨/小时,创历史最好水平。

    对标挖潜,挂图作战。以方大等先进钢铁企业为标杆,制定了轧钢厂2020年生产指标提升目标及完成情况表,特别对提高机时产量、作业率和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制定考核指标,挂于醒目位置,形成天天记录、天天对标的氛围。

    各作业区党支部发动广大党员、骨干,集思广益,就生产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正副作业长、支部书记各负责一个班组,每天参加班前班后会,一方面向职工传达公司及厂全年目标任务情况,以达到思想高度统一;另一方面每天认真核实完成情况,并把数据和指标填写到墙上的生产指标提升督战表。

    优化生产组织,合理调整产线结构。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安排品种规格及经济批量,优化棒材、高线、高棒三条生产线产品规格及经济批量。

    一是根据当月产品销售情况,经济科学统筹周生产计划的排定,在保证库存的前提下,品种的更换顺序以工艺更换时间最短安排。

    二是首次在高棒批量生产Ф20圆、Ф22圆工艺,下一步将Φ18—Φ22锚杆钢产品转移至高棒生产线生产。优化高线南线Ф10螺工艺,由现在的K3出成品改为K1出成品。

    解决工艺、设备制约瓶颈。实施工艺技术改进,顺利打通Ф18螺三切分工艺,机时产量提高约6t/h。棒材生产线成功开发Ф22螺两切分工艺,并对Ф20螺两切工艺、Ф25螺—Ф32螺单线生产工艺适当提速。同时,解决高线南线提速的关键因素——精轧机增速箱的问题,及时更换新的增速箱,Ф8盘螺(圆)、Ф6盘螺、Ф5.5盘圆的速度达到80米/秒以上。

    强化点检,保证设备高效运行。大力推行全员设备管理,充分利用换工艺、交接班等时间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

    以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为目标,强化岗位人员日常点检和技术人员专业点检力度,在各产线生产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求八点班正常交接班时间为30分钟,四点班及夜班实行动态交接;高线及高棒具备条件后逐步也实行动态交接。

深耕铁前创新“大”文章

    根据小指标竞赛评价标准中规定的“高炉利用系数”评价标准为与行业竞赛:达到行业前十名水平,评价为A。

    高炉利用系数是反映高炉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原料和燃料条件的技术经济指标。2020年以来,公司炼铁厂九高炉高炉利用系数持续高位运行,创近年来高水平,1月3.471、2月3.46、3月3.41(正常定期检修)、4月3.501,均被评价为A类。

    九高炉利用系数提升的背后,是长钢公司“铁前三个一体化”(矿铁一体化、煤焦一体化、铁焦一体化)的成功实践,是炼铁厂深化小指标竞赛的有力体现,更是长钢人瞄准历史最好水平、集团领先水平和行业先进水平,不断对标挖潜、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真实写照。

    指标上墙,搭建竞争平台。炼铁厂以小指标竞赛活动为契机,组织职工在影响产量、质量、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的关键工序、关键岗位开展竞赛,并将竞赛活动方案传达到班组,使每位职工清楚各项指标任务。同时,按月统计八、九两座高炉的利用系数、燃料比、入炉焦比,对比各自指标的完成情况,对超出目标值高的竞赛作业区给予奖励。

    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优化高炉配矿。为满足炼铁生产需要,采购中心与炼铁厂高效协同,快速决策、动态调整采购模式,从而达到原料采购、进厂时间安排、烧结配矿结构及高炉配料结构按节点一体化管控的目的,降低了配料调整次数。高炉值班室操作人员每班2次到槽下检查原燃料情况,对原燃料质量、数量、有无倒搬料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同时,要求槽下设备维护操作工,每2小时汇报一次原燃料情况,为值班室操作人员提供实时信息。

    持续铁焦一体化管控,强化信息沟通和上下道工序衔接。炼铁厂、焦化厂建立沟通和反馈机制,实现“铁—焦”界面配煤、配矿结构优化、用料计划、焦炭质量管理、生产组织运行等方面的全过程管控。建立原燃料管理微信群,及时分析原燃料质量、储量、倒料情况等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随时制定应对措施。结合原燃料情况动态制定高炉“攻守退”操作方针,高炉利用系数、燃料比、高炉负荷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断优化、攀升。

    持续优化九高炉风口配置、调整上部装料制度。该作业区充分发挥高炉风机能力,高炉下部风口由开炉的15×Ф120mm 5×Ф115mm风口,逐步扩大到现在的13×Ф120mm 7×Ф125mm,既适应高炉提高风量的需要,也满足上下部操作制度匹配需要。逐步提高高炉顶压,将炉顶压力由大修前160kpa逐步提高到现在的190kpa左右,真正实现高顶压生产;逐步提高高炉风温,充分利用高炉大修后新增的一座顶燃式热风炉和板式换热器优势,进一步挖掘热风炉潜力,将高炉风温由过去1150℃升高到目前1190℃。随着高炉大修后达产达效和冶炼强度的逐步提高,高炉装料逐步由单环向多环过渡,矿石、焦炭平台逐步拉宽,高炉煤气利用逐步提高,高炉负荷由4.6逐步提升到4.95左右,高炉煤气分布更加稳定合理。

    360°高炉体检诊断法,夯实管理基础。建立360°高炉体检管控系统(包括原燃料监控和诊断体系、高炉炉体安全与长寿监控和诊断体系、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监控和诊断体系),围绕炉况顺行判断、操作炉型判断、高炉安全管控等三个方面,建立并完善管控制度;动态对相关数据及炉况表现从工艺技术角度进行科学分析,对下一步生产组织和操作调控提出优化意见;客观分析现有生产条件,在有限空间内最大限度的进行条件优化和改善,积极为高炉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在小指标水平的巩固提升中,长钢公司近年来“越是困难越向前”的企业精神和久久为功磨砺的基础管理,得到了生动诠释。瞄准重点工作,长钢公司将继续秉持“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理念,一如既往,攻坚克难,以小指标上台阶、上水平为抓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板块各单位一道,为决胜集团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作出贡献。